[发明专利]一种双绕线轮S型无碳小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24908.0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1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博;赵凯;王娟;严玉雄;白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A63H17/26;A63H31/06;A63H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轮 定滑轮 小车 前轮支撑 后轮轴 支撑板 支撑杆 主动轮 细绳 微调 轴承 机械结构设计 从动轮轴承 定滑轮支座 底板 螺母 大齿轮轴 定滑轮轴 机械设计 节能减排 扇形结构 小车结构 后轮 从动轮 大齿轮 定位轴 固定件 平齿轮 前轮架 小齿轮 易加工 易组装 转向盘 齿轮 前轮 鱼眼 砝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绕线轮S型无碳小车,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板、小齿轮、从动轮、大齿轮、主动轮、绕线轮Ⅰ、定滑轮支撑板、支撑杆、定滑轮Ⅱ、定滑轮Ⅰ、定滑轮支座、砝码、支撑板、微调平齿轮、微调扇形结构齿轮、转向盘、绕线轮Ⅱ、鱼眼、前轮支撑板、前轮架、后轮轴、后轮支座、后轮轴轴承、主动轮固定件、大齿轮轴、绕线轮Ⅰ支座、定位轴、绕线轮Ⅱ支座Ⅰ、绕线轮Ⅱ轴、绕线轮Ⅱ支座Ⅱ、前轮、定滑轮轴、细绳Ⅰ、细绳Ⅱ支撑杆螺母、前轮支撑板轴承、从动轮轴承。本发明采用双绕线轮结构可以减少无碳小车机械结构设计中能量的浪费,从而真正达到无碳,实现节能减排;可使小车结构简化,易加工,易组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绕线轮S型无碳小车,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碳小车是以砝码4焦耳的重力势能作为唯一能量转化为小车运动的动能,具有连续躲避障碍物功能的三轮结构小车,通过主动轮,从动轮从而易于实现差速行驶。通过能量的转换可实现小车按照设计者预定的轨迹行驶,从本质上能强化人们对节能减排的理解,但当下的无碳小车多以机械结构为主,从而使得结构体变得笨重,出现了转向机构难以调节,行驶轨迹的参数难以计算以及优化,致使小车行驶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低下,损耗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绕线轮S型无碳小车,以解决现目前无碳小车转向能量损耗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绕线轮S型无碳小车,包括底板1、小齿轮2、从动轮3、大齿轮4、主动轮5、绕线轮Ⅰ6、定滑轮支撑板7、支撑杆8、定滑轮Ⅱ9、定滑轮Ⅰ10、定滑轮支座11、砝码12、支撑板13、微调平齿轮14、微调扇形结构齿轮15、转向盘16、绕线轮Ⅱ17、鱼眼18、前轮支撑板19、前轮架20、后轮轴21、后轮支座22、后轮轴轴承23、主动轮固定件24、大齿轮轴轴承25、大齿轮轴26、绕线轮Ⅰ支座27、绕线轮Ⅰ支座定位螺钉28、后轮支座定位螺钉29、定位轴30、绕线轮Ⅱ支座定位螺钉31、微调定位螺钉32、绕线轮Ⅱ支座Ⅰ33、绕线轮Ⅱ轴34、绕线轮Ⅱ支座Ⅱ35、前轮36、前轮定位螺钉37、前轮支撑板定位螺钉38、定滑轮轴承39、定滑轮轴40、细绳Ⅰ41、细绳Ⅱ42、鱼眼轴承43、前轮轴承44、支撑杆螺母45、前轮支撑板轴承46、绕线轮Ⅱ轴承47、从动轮轴承48;后轮支座22通过后轮支座定位螺钉29安装在底板1后部上,后轮轴21通过后轮轴轴承23安装在后轮支座22上,从动轮3通过从动轮轴承48安装在后轮轴21一端,主动轮5通过主动轮固定件24安装在后轮轴21另一端上,主动轮固定件24通过固定主动轮5,当后轮轴21转动时,主动轮固定件24带动主动轮5转动,小齿轮2安装在后轮轴21上,小齿轮2用于带动后轮轴21转动,绕线轮Ⅰ支座27通过绕线轮Ⅰ支座定位螺钉28安装在底板1上,大齿轮轴26通过大齿轮轴轴承25安装在绕线轮Ⅰ支座27上,大齿轮4安装在大齿轮轴26上,大齿轮4与小齿轮2啮合,绕线轮Ⅰ6安装在大齿轮轴26上,定滑轮支撑板7安装在底板1上,支撑杆8安装在定滑轮支撑板7上,支撑板13通过支撑杆螺母45安装在支撑杆8中部,定滑轮支座11通过支撑杆螺母45安装在支撑杆8顶部,两个定滑轮轴40对称分别安装在定滑轮支座11上,定滑轮Ⅰ10、定滑轮Ⅱ9通过定滑轮轴承39分别安装在两个定滑轮轴40上,前轮支撑板19通过前轮支撑板定位螺钉38安装在底板1前部,前轮支撑板轴承46安装在前轮支撑板19中部内,前轮架20上部通过前轮支撑板轴承46穿过前轮支撑板19,前轮轴承44安装在前轮36内,前轮36通过前轮定位螺钉37安装在前轮架20下部,绕线轮Ⅱ支座Ⅰ33、绕线轮Ⅱ支座Ⅱ35分别通过绕线轮Ⅱ支座定位螺钉31安装在底板1上,绕线轮Ⅱ轴34通过绕线轮Ⅱ轴承47安装在绕线轮Ⅱ支座Ⅰ33、绕线轮Ⅱ支座Ⅱ35上,绕线轮Ⅱ17安装在绕线轮Ⅱ轴34上,可使绕线轮Ⅱ轴34在细绳Ⅱ42的作用下转动,转向盘16安装在绕线轮Ⅱ轴34一端,微调扇形结构齿轮15上部通过微调定位螺钉32安装在转向盘16上,定位轴30一端安装在绕线轮Ⅱ支座Ⅰ33上,微调扇形结构齿轮15下部安装在定位轴30另一端上,微调平齿轮14安置在底板1上,微调平齿轮14与微调扇形结构齿轮15啮合,鱼眼18一端穿过前轮架20上部,微调平齿轮14的轴端部通过鱼眼轴承43与鱼眼18另一端连接,砝码12位于支撑板13内,细绳Ⅰ41、细绳Ⅱ42一端分别穿过定滑轮支座11上开设有的小孔与砝码12连接,细绳Ⅰ41经过定滑轮Ⅰ10缠绕在绕线轮Ⅰ6上,细绳Ⅱ42经过定滑轮Ⅱ9缠绕在绕线轮Ⅱ1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4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