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调控Al元素提高强韧性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01359.5 | 申请日: | 201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3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付军;赵晋斌;王红鸿;尹雨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4;C21D8/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调控 al 元素 提高 韧性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调控Al元素提高强韧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钢板通过铝元素来改善钢材的强韧性,通过调控铝元素的含量可显著细化晶粒和调控组织类型,不会对钢的其他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相比现有通用的合金强化方式,其成本低廉,稳定性好,可以替代昂贵合金,降低成本。该方法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微量调控钢水中铝元素的含量,有效避免了铝元素形成大量的三氧化二铝夹杂对生产造成影响,使得生产过程平稳,连铸顺行。同时采用铝元素替代昂贵的合金元素,降低成本的同时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具有经济性好,性能改善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调控Al元素提高强韧性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钢材的性能,需要在炼钢的时候加入一定量一种或多种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改善钢的强度及韧性等各种性能。组成合金的化学元素多数是金属元素,如铌、钒、钛、铜、铝、锰、铬、钼、镍及稀有金属等,少数是非金属元素,如碳、硅等。
传统的成分设计思路里面,碳硅锰作为钢中最基本的元素,含量增加会提高钢的强度,但含量超过某一范围,或多或少都会对钢的韧性或者是焊接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铌、钒、镍对强度或者韧性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是其价格昂贵,添加造成钢的成本显著上升。
铝元素作为炼钢常用的脱氧剂,其价格低廉。通常认为其在钢中的含量如果过高,会产生大量的三氧化二铝夹杂,在连铸时聚集成簇团状,造成连铸水口的堵塞,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调控Al元素提高强韧性的钢板,该钢板通过精确微量调节铝含量,把钢中铝含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即通过提高铝含量改善了钢的强韧性,又不会因为铝含量过高而影响钢板的制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钢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顺行。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调控Al元素提高强韧性的钢板,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10~0.20%;Si:0.15%~0.35%;Mn:1.10%~1.70%;P≤0.02%;S≤0.003%;Alt:0.05%~0.10%;Ti:0.01%~0.03%;Ca:0.0005%~0.004%,余量为Fe和杂质;且该钢板的Ceq为0.35%~0.45%。
为了获得具有更好强韧性能的钢板,同时提升生产的顺行度,该钢板进一步限定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14~0.16%;Si:0.20%~0.26%;Mn:1.43%~1.50%;P≤0.02%;S≤0.003%;Alt:0.079%~0.09%;Ti:0.016%~0.025%;Ca:0.0016%~0.0039%,余量为Fe和杂质。
而本发明所述上述钢板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是:所采用的工艺路线为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铸坯检验、判定→铸坯验收→连铸坯加热→除鳞→轧制→冷却→探伤→切割、取样→喷印标识→入库;
生产时,转炉冶炼终点碳控制在0.08%~0.18%,出钢采用Al块脱氧方式脱氧;
LF炉精炼采用喂入Al线的方式脱氧合金化,LF炉精炼结束后喂入纯钙线150-200米/炉,喂丝后静搅时间≥10分钟;LF炉精炼后钢水中Al含量命中目标值;
LF炉精炼造白渣中铝粒分若干次添加,成分调整次数少于3次;
RH炉真空处理在高真空度≤5.0mbar条件下保持时间15分钟以上;破真空后取样测定成分,若Al元素经烧损后低于目标值,则补喂Al线保障成分命中。以使铝含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在不影响生产顺行的前提下提高钢的强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1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