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嵌合病毒样颗粒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7202.6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6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林;孙敏华;董嘉文;张俊勤;张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62 | 分类号: | C12N15/62;C12N15/866;C12N7/01;C07K19/00;A61K39/1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鸭坦布苏 病毒 蛋白 嵌合 颗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嵌合病毒样颗粒及其应用。所述病毒样颗粒由SEQ ID NO.15所示的融合基因和禽流感病毒H3N2 M1基因共表达得到。本发明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研制得到表达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的嵌合病毒样颗粒,具有显著的免疫效果,为开发鸭坦布苏病毒新型疫苗和多价疫苗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病毒样颗粒不含有病毒核酸,因而不具有复制能力,也不会引起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疫苗使用的风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鸭坦布苏病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嵌合病毒样颗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新爆发并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可造成感染鸭群采食量和产蛋量急速下降,并可感染其它家禽,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该病的防控有商品化灭活疫苗,但生产中仍时常有鸭坦布苏病毒病暴发,还处于研发阶段的疫苗有存在病毒滴度不高,抗原含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该病的有效防控亟待新型疫苗的研发。
病毒样颗粒(VLPs)是指含有病毒的一个或者几个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目前,一些病毒的VLPs已作为疫苗成功应用于临床,如:人乳头瘤病毒(HPV)四价VLPs疫苗、乙型肝炎病毒(HBV)等。随着对VLPs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含有来自两种病毒的结构蛋白的嵌合VLPs成为了VLPs在应用上一个非常重要且有发展前途的方向。目前尚无鸭坦布苏病毒病嵌合VLPs疫苗的研究报道。
多种亚型的流感病毒,包括H5N1,H3N2,H1N1,H9N2等已被用于VL Ps的包装,并取得成功。最新研究表明单HA蛋白和M1蛋白就能够成功包装出流感VLPs。与同属于A型流感病毒的其它所有17种亚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跨膜区(TM)相比较,H3亚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跨膜区具有独特的结构,有助于HA蛋白形成分子间二硫键,提高HA蛋白的稳定性和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包装出以流感病毒H3N2VLPs为骨架的,表面展示鸭坦布苏病毒主要免疫保护蛋白E的嵌合VLPs,并将经过纯化的嵌合VLPs进行动物免疫以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嵌合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基因。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蛋白。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载体。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载体组合。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杆状病毒。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表达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嵌合病毒样颗粒。
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是提供以上所述融合基因、以上所述融合蛋白、以上所述载体、以上所述载体组合或以上所述杆状病毒在制备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嵌合病毒样颗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八个目的是提供以上所述融合基因、以上所述融合蛋白、以上所述载体、以上所述载体组合、以上所述杆状病毒或以上所述嵌合病毒样颗粒在制备鸭坦布苏病毒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九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鸭坦布苏病毒疫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制备了一种表达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嵌合病毒样颗粒,以其制备的鸭坦布苏病毒疫苗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以下内容:
一种融合基因,所述融合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
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72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