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及其降血脂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0860.2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4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边晓丽;陈子章;谢允东;许艳红;邵丽花;王秋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39/04 | 分类号: | C07D339/04;A61P3/06;A61P29/00;A61P3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氢 降血脂 体型 硫环 硫酮 戊烯 心血管保护作用 降低甘油三酯 生物医药技术 贝特类药物 胆固醇水平 抗氧化能力 抗氧化应激 缓慢释放 广谱 抗炎 应用 近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及其降血脂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化合物与贝特类药物结构近似,能同时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具有广谱降血脂的作用。另外,化合物能并通过缓慢释放硫化氢而发挥抗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能力、抗炎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硫化氢供体型芳氧烷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及其降血脂应用。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密切相关。血脂异常又称高脂血症,是多种原因引起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临床上把高脂血症简单分为以下四类:①高胆固醇血症:单纯的TC水平增高;②高甘油三酯血症:单纯的TG水平增高;③混合型高脂血症:TC和TG水平均增高;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水平降低。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约41%。高脂血症是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动脉粥样硬化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等疾病和死亡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高脂血症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在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理状态下,氧化应激导致内源性抗氧化状态失衡,诱发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小板激活及炎性反等多种病理变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血管老化,进而导致多种心血管系统病变;同时,高脂血症也是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对于病理因素及机制复杂的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控制血脂(降低TG或/和TC)的同时,阻断氧化应激及抗炎等多方面干预更为有效,具有多重活性的药物研发更有意义。硫化氢是近年来发现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对于和维持体内氧化还原稳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硫化氢及其合成代谢系统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调控,如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抗炎等多种心血管效应。
研究表明,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糖患者体内的硫化氢含量明显降低,而外源性补充硫化氢,对于改善上述多种新血管相关病理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现有的硫化氢供体型药物常被用于治疗炎症,氧化应激和癌症等疾病,而鲜有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报道。因此,具有硫化氢释放作用的硫化氢供体型药物是多功能心血管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及其降血脂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的一类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其中,X选自S、O或NH,R1选自氢、甲基或乙基,R2选自氢、甲基或乙基,R3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n代表0~5的整数。
优选地,所述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包括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的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的可药用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或含1,2-二硫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型化合物的可药用盐在制备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0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