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层位控制的DTW多波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0112.6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7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姚兴苗;陈锋;胡光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匹配 算法 层位控制 控制点 路径提供 匹配路径 最佳匹配 参照点 传统的 自适应 累加 畸变 平滑 层位 二阶 网格 压缩 | ||
1.一种基于层位控制的DTW多波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层位控制点约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对PP波和PS波分别进行预处理;
S2、获取待匹配的PP波和PS波层位控制点,并根据层位控制点对待匹配的PP波和PS波进行分段;
S3、采用改进的距离累加公式计算每段匹配的累加距离矩阵;步骤S3改进的距离累加公式具体为:
for a>=1,b<=1,
i∈[2,N-1],j∈[2,M-1]
其中,d[i,j]表示累加距离,a和b表示权重因子,N表示匹配时一道PS波的点数,M表示匹配时一道PP波的点数;
S4、根据累加距离矩阵得到每个分段的匹配路径,通过将每个分段的匹配路径整合得到全局匹配路径;
S5、自适应选取种子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层位控制的DTW多波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分步骤:
S21、在PP波上确定大层位位置,设置大网格道间隔,根据大层位位置和大网格间隔确定大网格的位置;
S22、在PS波上确定与PP波对应的大层位位置,并采用与步骤S21中相同的大网格道间隔来确定相应的大网格位置;
S23、根据大网格点位置,选取PP波上的大网格点作为基准,在对应的PS波上选择相应的大网格作为计算中心,取其上下各W个点,并选取相应的一段长度t与对应的PP波上一段长度t来计算这2W+1个点的最大相关系数并选择其最大的点,作为与PP波上的大网格点相匹配的层位点;
S24、使用大网格上的点将各层位插满,并用平滑函数对其做平滑处理,得到每一道数据的层位控制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层位控制的DTW多波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长度t=2W+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层位控制的DTW多波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为:
S51、记录下预处理波形中振幅极值点;
S52、筛选出间隔大于设置间隔阈值的极值点作为路径种子点;
S53、将全局匹配路径对应的值赋值给这些路径种子点;
S54、通过插值算法将路径补全,得到最终的匹配路径;
S55、根据最终的匹配路径对PS波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后的PS波,记作PS’;
S56、对PS’进行整数时间的重采样,得到PS”作为最终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01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