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蛋黄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8708.2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6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娜;陈晋;林松毅;鲍志杰;李冬梅;安佰慧;陆雪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10 | 分类号: | C07F9/1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4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黄磷脂 乙醇胺 高纯度 氯仿 制备 磷脂酰乙醇胺 三元混合溶剂 旋转蒸发浓缩 功能性食品 磷脂 薄层色谱 操作过程 等度洗脱 工业领域 混合溶液 生产效率 梯度洗脱 洗脱过程 有机溶剂 再生处理 蛋黄 冰乙酸 粗磷脂 氮吹仪 固定相 深加工 洗脱剂 硅胶 甲醇 洗脱 化妆品 并用 回收 监控 | ||
本发明属于磷脂深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纯度蛋黄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将蛋黄粗磷脂溶于氯仿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氯仿、甲醇和冰乙酸混合溶液为洗脱剂进行等度洗脱,洗脱过程用薄层色谱进行监控,收集洗脱有磷脂酰乙醇胺的组分,旋转蒸发浓缩并用氮吹仪干燥,制得纯度为90%~98%的蛋黄磷脂酰乙醇胺。本发明采用三元混合溶剂梯度洗脱,操作过程简单,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其中有机溶剂可以回收使用,填料通过再生处理重复使用。本发明制得的蛋黄磷脂酰乙醇胺纯度高,可以用于功能性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工业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磷脂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纯度蛋黄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脂酰乙醇胺(PE),又称脑磷脂,是磷脂的主要组成之一。根据磷酸与甘油连接位置的不同,PE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天然PE以α为主。由于PE具有亲水头部及疏水尾部的双极性分子结构,常作为乳化剂用于食品和药物中,并作为脂质体制备的辅料用于化妆品和药物输送,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传导细胞信号,缓解抑郁症和焦躁症等。蛋黄作为磷脂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其中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占蛋黄磷脂总含量的18%。
近年来,磷脂酰乙醇胺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制备高纯度的磷脂酰乙醇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磷脂酰乙醇胺的纯化方法有金属离子沉淀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法等。由于金属离子沉淀法会造成重金属离子残留,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存在设备成本高,膜分离法存在膜清洗困难等问题。而且,目前对PE的纯化大都采用溶剂分级法,工艺过程复杂,制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是公开一种高纯度蛋黄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将蛋黄粗磷脂溶于氯仿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氯仿、甲醇和冰乙酸混合溶液为洗脱剂进行等度洗脱,洗脱过程用薄层色谱进行监控,收集洗脱有磷脂酰乙醇胺的组分,旋转蒸发浓缩并用氮吹仪干燥,制得纯度为90%~98%的蛋黄磷脂酰乙醇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纯度蛋黄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填料活化:取200~300目的混合硅胶粉加热活化;
优选方式下,步骤S1所述加热活化为:50~60℃,4~6h。
S2、装柱:向步骤S1活化后的硅胶粉中加入氯仿,用玻璃棒搅拌成浆状,湿法装入玻璃层析柱中,制得硅胶柱;
优选方式下,步骤S2所述玻璃层析柱的直径和柱长比为(2~5):25;所述硅胶粉与氯仿的添加量比为3:(5~8)(g/ml)。
S3、上样:取蛋黄粗磷脂,用氯仿充分溶解,制得样品溶液,将所述样品溶液沿柱壁缓缓加入步骤S2制备的硅胶柱中;
优选方式下,步骤S3所述蛋黄粗磷脂的添加量根据步骤硅胶柱中所使用的硅胶粉用量的不同而改变,蛋黄粗磷脂的添加量为10~20mg/g硅胶粉;所述蛋黄粗磷脂与氯仿的料液比为(150~300):1(mg/mL);所述蛋黄粗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大于60%,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大于16%。
S4、等度洗脱:当步骤S3中所述的样品溶液流至硅胶面时,立即用10~20倍柱体积、体积比为18:5:1~17:5:1的氯仿、甲醇、冰醋酸三元混合液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
S5、薄层色谱检测:对步骤S4收集到的洗脱液用薄层色谱进行检测,测定洗脱液中组分是否为目标组分,所述目标组分为:薄层色谱检测中出现单一斑点,且与磷脂酰乙醇胺标准品有同一迁移率的组分;
优选方式下,步骤S5所述的薄层色谱检测,每收集0.25倍柱体积的洗脱液用薄层色谱检测一次,是用体积比为75:40:8:3的氯仿、甲醇、冰醋酸和水的混合液作为展开剂进行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8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