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免疫促进剂或抑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7400.6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8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谭苹;卫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08 | 分类号: | A61K38/08;A61P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钉螺 脑啡肽 血淋巴细胞 甲硫氨酸 血细胞 免疫促进 灭螺药物 异物 糖类 免疫抑制作用 能量代谢过程 免疫促进剂 毒副作用 作用应用 关键酶 灭螺药 新用途 抑制剂 硫氨 灭螺 指甲 免疫力 制备 蛋白质 体内 表现 发现 | ||
本发明属于甲硫氨酸脑啡肽的一种新用途,特指甲硫氨酸脑啡肽对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免疫促进或抑制作用。现有灭螺药物存在对人畜及环境毒副作用大、钉螺离水上爬、灭螺效果差等缺陷,这些灭螺药物的机制多在于破坏钉螺体内的糖类、蛋白质以及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本发明发现甲硫氨酸脑啡肽的低浓度能促进钉螺血细胞吞噬异物的能力,表现为免疫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降低螺血细胞对异物的吞噬率,为免疫抑制作用。将甲硫氨酸脑啡肽调节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免疫力的作用应用于制备新型灭螺药具有积极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ephalin,MENK)的一种新用途,特指MENK对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免疫促进或抑制作用。
背景技术
湖北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宿主,故杀灭钉螺即可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国内外已研制了2000多种化学灭螺药物,以及1000余种植物用于灭螺试验,这些灭螺药物的机制多在于破坏钉螺体内的糖类、蛋白质以及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或直接杀伤钉螺软体表面的组织细胞,但至今尚未找到一种高效、经济、低毒、环保的理想化学或植物灭螺药物,在活体植物的化感作用、或生物、或物理灭螺方面也无现场应用成果。世界卫生组织首推的灭螺药物氯硝柳胺同样存在着钉螺离水上爬的驱避作用,而且对环境有污染,价格也不够低廉,因此,拓展新思路、寻找新型灭螺药显得十分必要。
高等动物大脑广泛存在脑啡肽(有2种形式的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亮氨酸-脑啡肽LENK),其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的一种多肽激素,属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是一种广泛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并起着调节作用的成分,高浓度的MENK具有降低免疫力的作用,即负调节作用,而低浓度的MENK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即正调节作用。已有实验证明,低等无脊椎动物的环节动物、贝类、甲壳动物、昆虫等也含有MENK或其类似物。湖北钉螺属于贝类,其缺乏与脊椎动物类似的免疫系统,但诸多研究表明螺宿主具有抵抗异己的能力,认为螺宿主体内的防御反应至少是细胞介导的,即血淋巴细胞,以及产生的各种体液因子,包括凝集素、调理素、抗菌肽、非特异性的水解酶、氧化酶、活性氧和NO等,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破坏钉螺的免疫机制,则钉螺丧失对体内血吸虫幼虫、以及环境中的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以致病原体在钉螺体内大量繁殖,导致钉螺死亡;反之,如果加强钉螺的免疫力,则血吸虫的毛蚴侵入钉螺体内后未能发育至尾蚴即被钉螺宿主的螺血细胞杀灭。故调节钉螺的免疫机制可成为一把双刃剑,削弱或加强钉螺的免疫机制均可达到灭螺或杀灭螺体内血吸虫幼虫的目的。本发明发现MENK能够促进或抑制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力,具有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力,有望成为新型的、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的灭螺药物,且迄今未见报道,也未见相应的专利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灭螺药物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利用MENK能够促进或抑制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免疫力的作用,提供了MENK在灭螺药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湖北钉螺进行实验,通过细胞水平的研究,证实了甲硫氨酸脑啡肽对湖北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案如下:
1.配备钉螺血淋巴细胞的免疫促进剂或抑制剂:于25℃室温下,将10mg MENK溶于100ml的0.02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中备用。
2.制备钉螺的血淋巴液:通过分离钉螺的软体获得头足部组织,因该部位组织中含有大量血淋巴液,然后用250目的尼龙筛网包裹50只钉螺头足部软体,用止血钳于筛网外轻轻钳夹包裹着的钉螺头足部软体,使挤出的钉螺血淋巴液混入盛有7毫升0.02M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PBS)的烧杯中,充分混匀后供实验分组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7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