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时间窗口的流量调度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1812.9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9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芊;李晓菲;张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H04L12/92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8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业务 数据传输链路 数据中心 预分配 拓扑 流量调度 时间窗口 分配 接收数据传输 网络资源状态 最短路径算法 待传输数据 广域网资源 后续时隙 剩余资源 网络资源 业务请求 业务数据 光层 获知 重构 传输 网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间窗口的流量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接收数据传输业务请求,根据数据中心的网络资源状态,通过K路最短路径算法,对数据传输业务请求需要使用的网络资源进行预分配,获取预分配结果;根据预分配结果,对数据中心的网络进行光层重构,获得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拓扑;根据数据传输链路的拓扑,对数据传输业务中当前时隙的业务数据进行分配,并计算当前时隙下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拓扑中的剩余的资源;若计算获知当前时隙下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存在剩余资源,则将数据传输业务请求中分配给后续时隙的待传输数据分配至当前时隙进行传输。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提高了数据中心间广域网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广域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间窗口的流量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兴应用的涌现,数据中心间广域网大带宽传输的服务保障也变得越发重要。数据中心间的广域网是在线服务提供商的关键部分,而在该网络中,流量有明显的区分特征,一类是面向用户的高优先级交互流量,对时延要求严格,但流量占比不大;一类属于大容量传输流量,如海量业务数据同步等等,其传输时间长吞吐量要求高,虽然对时延不敏感,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有时间期限要求,即传输完成截止时间。该期限分为两类:硬期限和软期限。其中具有硬期限的业务意味着该传输必须在期限之前全部完成,否则整个传输数据无意义。然而当前数据中心间广域网对于此类流量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式,无法提供期限保证。
另外考虑到业务的高带宽需求,数据中心间广域网通常是专用传送网。但数据中心间广域网络流量工程并未考虑光层灵活性对带宽服务和吞吐量的提升,导致网络资源使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时间窗口的流量调度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但数据中心间广域网络流量工程并未考虑光层灵活性对带宽服务和吞吐量的提升,导致网络资源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时间窗口的流量调度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传输业务请求,根据数据中心的网络资源状态,通过K路最短路径算法,对所述数据传输业务请求需要使用的网络资源进行预分配,获取预分配结果;
根据所述预分配结果,对数据中心的网络进行光层重构,获得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拓扑;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拓扑,对所述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当前时隙的业务数据进行分配,并计算当前时隙下所述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拓扑中的剩余的资源;
若计算获知所述当前时隙下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存在剩余资源,则将所述数据传输业务请求中分配给后续时隙的待传输数据分配至当前时隙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计算当前时隙下所述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拓扑中的剩余的资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若计算获知所述计算获知所述当前时隙下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不存在剩余的资源,则根据所述预分配结果,进行当前时隙的业务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将所述数据传输业务请求中分配给后续时隙的待传输数据分配至当前时隙进行传输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时隙的实际传输数据,对所述预分配结果进行对应的修改,并将修改后的网络资源状态进行保存。
其中,对所述预分配结果进行对应的修改,并将修改后的网络资源状态进行保存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修改后的网络资源状态,对所述数据传输业务请求中剩余的业务数据进行重新分配。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预分配结果,对数据中心的网络进行光层重构,获得本次数据传输业务中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拓扑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预分配结果,获取所述数据传输业务请求中,在每一个时隙内每两个节点之间预分配的业务总流量的最大值,通过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可选路由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1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网关系统
- 下一篇:基于多标签传播的网络社区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