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流速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1628.4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戴玉堂;代圣力;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26 | 分类号: | G01P5/2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乐综胜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栅基座 弹片 套筒 支架 光栅 光纤 流速传感器 挡板 高灵敏度 光纤光栅 下端面 通孔 压针 悬空 光纤纵向 两端固定 流体流速 倾斜设置 套筒连接 套筒内壁 支架设置 上端面 上端 固设 拉紧 测量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流速传感器,包括套筒、光栅基座、弹片、支架和挡板,光栅基座和支架设置于套筒内,光栅基座的上端面与套筒内壁的一侧连接,光栅基座的下端面与支架的上端连接,支架与套筒连接,光栅基座的下端面设有应力光纤,应力光纤纵向穿过套筒的两端,光栅基座上设有通孔,应力光纤的光栅悬空布置于通孔内,应力光纤的两端固定于光栅基座上,弹片倾斜设置于光栅基座的下方,固设于支架上,应力光纤的光栅与弹片之间设有压针,弹片通过压针压在悬空拉紧的光栅上,挡板设置于套筒的一端,提高了流体流速的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流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与化工、医疗、热力学工程等行业中,流量监测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流量传感器在过程控制与流量监控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流量传感器所采用的技术有许多种,例如:例如机械转子流量传感器(自动化仪表,2003,24(5):41-43.),电磁流量传感器(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2013,29:25-31.),这些流速/流量传感器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由于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防腐蚀、抗电磁干扰、测量精度高和便于实现分布式传感等优点,因此将光纤光栅技术应用于流体流速/流量测量成为一个研究方向。例如基于光纤涡轮流量计(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5(11):56-58+104,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3(10):3563-3566),基于振动特性的光纤流量计(光学仪器,2015,37(02):103-106,2014,35(01):168-172.),基于旋涡发生体的光纤光栅流量计的研究(光学技术,2014,40(01):79-83.),基于V型内锥式的光纤光栅流量传感器(仪器仪表用户,2008,15(4):5911-7911),多种靶式光纤光栅流量计(光电子·激光,2010,21(5):710-713,光电子·激光,2015,26(03):529-534,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427-429:1233-12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流速传感器,提高了流体流速的测量精度。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流速传感器,包括套筒、光栅基座、弹片、支架和挡板,光栅基座和支架设置于套筒内,光栅基座的上端面与套筒内壁的一侧连接,光栅基座的下端面与支架的上端连接,支架与套筒连接,光栅基座的下端面设有应力光纤,应力光纤纵向穿过套筒的两端,光栅基座上设有通孔,应力光纤的光栅悬空布置于通孔内,应力光纤的两端固定于光栅基座上,弹片倾斜设置于光栅基座的下方,固设于支架上,应力光纤的光栅与弹片之间设有压针,弹片通过压针压在悬空拉紧的光栅上,挡板设置于套筒的一端。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光栅基座的上端面设有温度光纤,温度光纤的光栅悬空布置于光栅基座的通孔内,温度光纤的两端固定于光栅基座上。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压针为圆柱体,压针的上端压在光栅的中点,压针的轴线与光栅相互垂直。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光栅基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线槽,应力光纤和温度光纤分别设置于光栅基座的下方线槽和上方线槽内。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应力光纤和温度光纤均通过强力固化胶固设于线槽内。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支架为U形,支架上端横向设有U型槽,形成中部镂空;便于流体进入到筒体,避免支架阻碍流体撞击弹片,同时避免支架与弹片的中部接触,从而影响弹片应变。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上设有凹槽,弹片的一端通过插入于凹槽内与挡板连接固定,弹片的另一端设置于支架与光栅基座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16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