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构布油型发动机气门杆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1103.0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8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符永宏;张洋;钟行涛;邹国文;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3/20 | 分类号: | F01L3/20;F01M9/10;B23P15/00;B23K26/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凹坑 气门杆 矩形阵列 微织构 发动机气门 面积占有率 圆柱面展开 气门导管 靠边 织构 摩擦磨损 接触区 圆柱面 润滑油 均布 两排 贫油 油膜 摩擦 释放 制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构布油型发动机气门杆,所述气门杆圆柱面上设有微织构区。所述微织构区均布若干微凹坑;所述微凹坑直径为30μm~60μm,所述微凹坑深度为3μm~7μm。若干微凹坑在所述微织构区矩形阵列,所述矩形阵列长度为52mm~55mm,所述矩形阵列宽度为25mm~26mm,阵列形面积占有率为70%~80%,所述阵列形长度指所述圆柱面展开后阵列长度方向上靠边两列微凹坑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阵列形宽度指所述圆柱面展开后阵列宽度方向上靠边两排微凹坑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阵列形面积占有率指阵列形长度与阵列形宽度之积与气门杆圆柱面表面积之比。本发明可以在气门杆与气门导管接触区贫油时,释放润滑油,使摩擦副之间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降低气门杆在气门导管中运动而受到的摩擦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气门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织构布油型发动机气门杆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气门-气门导管摩擦副的润滑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配气机构性能,严重关系到发动机的功能转换效率。由于发动机工作负荷较大,连续运转,且气门与气门导管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气体腐蚀的恶劣工作环境。当发动机运行时,气缸盖上部飞溅的润滑油落到气门导管上沿,在自由状态下,润滑油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会以一种随机无序的状态缓缓流入到气门管和气门杆部的间隙中,以达到润滑气门导管保证其导向功能。然而,虽然气门和气门导管属于间隙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润滑方式并不能保证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油膜分布均匀,即仍存在润滑不良的区域。长期使用会引起气门杆圆柱面磨损严重,导致发动机配气机构寿命大幅缩减。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门导管。该气门导管本体的上端部环设有储油腔,储油腔为设置在气门导管本体上端部的斜面,斜面与气门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储油腔,储油腔呈漏斗状。该技术方案虽然能够方便的存储润滑油,并使得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油膜分布均匀,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杂质混入储油腔的可能性,不利于保护气门杆部表面质量。
中国另一专利公开了一种由粉末金属材料制成的气门导管。按照该专利提供的材料配方,的确能够增加气门导管的耐磨性和硬度,但是并不能解决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布油不均的问题,另外制作成本增加,经济性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构布油型发动机气门杆及制作方法,在气门杆与气门导管接触区贫油时,释放润滑油,使得摩擦副之间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从而改善润滑条件,降低气门杆在气门导管中运动而受到的摩擦磨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织构布油型发动机气门杆,所述气门杆圆柱面上设有微织构区。
进一步,所述微织构区均布若干微凹坑;所述微凹坑直径为30μm~60μm,所述微凹坑深度为3μm~7μm。
进一步,若干微凹坑在所述微织构区矩形阵列,所述矩形阵列长度为52mm~55mm,所述矩形阵列宽度为25mm~26mm,阵列形面积占有率为70%~80%,所述阵列形长度指所述圆柱面展开后阵列长度方向上靠边两列微凹坑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阵列形宽度指所述圆柱面展开后阵列宽度方向上靠边两排微凹坑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阵列形面积占有率指阵列形长度与阵列形宽度之积与气门杆圆柱面表面积之比。
进一步,相邻所述微凹坑的中心轴向距离为150μm~200μm,微凹坑面积占有率为60%~70%,所述微凹坑面积占有率指所有微凹坑的面积之和与气门杆圆柱面表面积之比。
进一步,所述微织构区均布若干微沟槽,所述微沟槽槽宽为50μm~60μm,所述微沟槽深度为5μm~8μm。
进一步,所述微沟槽为环形,若干所述微沟槽沿气门杆轴向均布,相邻两个所述微沟槽中线之间的距离为200μm~26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11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