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车辆用热交换方法以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9970.0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6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威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1/00 | 分类号: | B60K11/00;B60K1/00;G05D2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影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热交换 系统 方法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更高精度地管理车辆内的热量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车辆用热交换方法以及存储介质。车辆用热交换系统具备: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回路(L1‑1、L1‑2);对输出行驶用的驱动力的驱动用电动机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回路(L2‑1、L2‑2);进行第一冷却回路与第二冷却回路的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106);检测第一冷却回路的温度的第一传感器(151);检测第二冷却回路的温度的第二传感器(152);以及在由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由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情况下,执行使用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第一冷却回路的制冷剂的热量与第二冷却回路的制冷剂的热量的热交换的控制的控制部(15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车辆用热交换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普及有搭载了蓄电池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例如,日本特开2017-100606号公报)。
在混合动力车辆中,谋求管理车辆内的热量。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充分实现车辆内的热量的管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式是考虑了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高精度地管理车辆内的热量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车辆用热交换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解决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车辆用热交换方法以及存储介质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一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具备:第一冷却回路,其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第二冷却回路,其对输出行驶用的驱动力的驱动用电动机进行冷却;第一热交换器,其进行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的热交换;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第一冷却回路的温度;第二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的温度;以及控制部,其在由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由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情况下,执行使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所述第一冷却回路的制冷剂的热量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的制冷剂的热量的热交换的控制。
(2)在上述(1)的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内燃机的运行计划而执行使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控制。
(3)在(2)的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还具备运行计划生成部,该运行计划生成部基于搭载有所述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车辆的行驶计划而生成所述驱动用电动机和所述内燃机的运行计划。
(4)在(3)的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还具备热交换计划生成部,该热交换计划生成部基于所述内燃机的运行计划而生成执行使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控制的热交换计划。
(5)在(4)的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基础上,所述热交换计划是所述驱动用电动机的温度被抑制为小于第一阈值的计划。
(6)在(1)~(5)中任一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还具备:第三冷却回路,其设于与所述内燃机连接的废热回收器;第四冷却回路,其对向所述驱动用电动机供电的蓄电池进行冷却;第二热交换器,其进行所述第三冷却回路与所述第四冷却回路的热交换;第三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第三冷却回路的温度;以及第四传感器,其检测所述第四冷却回路的温度,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由所述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情况下,执行使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而进行所述第三冷却回路与所述第四冷却回路的热交换的控制。
(7)在(6)的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内燃机的运行计划而执行使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控制。
(8)在(7)的方案的车辆用热交换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热交换系统还具备热交换计划生成部,该热交换计划生成部基于所述内燃机的运行计划而生成执行使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控制的热交换计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9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