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密检测设备中的整体气密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7648.4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1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栋;唐润杰;孙奎奎;吴凯;曹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B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检测设备 薄膜 气密 安装顶板 工作平台 检测设备 下压气缸 转盘机构 气密检测仪 气密性检测 受力连接块 底座安装 第二型腔 电气连接 设备支架 伸缩杆 穿设 下压 自动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密检测设备中的整体气密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气密检测设备的工作平台上设置有转盘机构,围绕转盘机构外且位于工作平台上设置有整体气密检测设备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整体气密检测设备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分别与气密检测仪电气连接;整体气密检测设备通过第二底座安装、整体气密设备支架、第二安装顶板将整体气密检测设备固定在工作平台上,第二安装顶板上部设置有第二下压气缸,第二下压气缸的第二伸缩杆穿设过第二安装顶板后与第二受力连接块上设置的第二T形下压块连接,第二T形下压块底部设置有第二型腔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柔性下压、实现自动化气密性检测的气密检测设备中的整体气密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气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密检测设备中的整体气密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密检测设备中的包含多个工序,而通过多项工序来实现多项检测才能判定产品的气密合格率,现有技术中对于多项工序进行的传统工业操作采用的是多名操作人员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进行弹片铆接、弹片高度检测、气密检测,这些过程通过人工手动完成,存在每个人操作水平不一致,容易造成弹片铆接角度、铆接位置、铆接松紧的不一致而影响弹片安装位置偏移,或者弹片安装高度不一致;气密检测容易因人工误差造成气密密封圈的位移导致检测有偏差,其次通过人工进行工件的搬运,或手动操作容易使工件上的精密零件收到损伤。这样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操作人员容易操作失误而导致产品的不合格率增加,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能够对工件进行柔性下压、自动化气密检测,能有效保证每个工件的气密性检测的条件一致,且与其他工序能实现紧密配合,与工件上料、工件制作、工件检测、工件性能判别分类出料工序组合为一体的气密性能进行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能够对工件进行柔性下压、自动化气密检测,能有效保证每个工件的气密性检测的条件一致,且与其他工序能实现紧密配合,与工件上料、工件制作、工件检测、工件性能判别分类出料工序组合为一体的气密检测设备中的整体气密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
因此,本发明现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密检测设备中的整体气密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所述气密检测设备中设置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转盘机构,围绕所述转盘机构外,且位于所述工作平台上顺着工序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整体气密检测设备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所述整体气密检测设备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分别与气密检测仪电气连接;所述整体气密检测设备通过第二底座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整体气密设备支架,所述整体气密设备支架顶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顶板,所述第二安装顶板上设置有第二下压气缸,所述第二下压气缸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穿设过第二安装顶板后与第二受力连接块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受力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二T形下压块,所述整体气密设备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T形下压块对应嵌接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T形下压块底部与用于监测工件的整体气密性的第二型腔板顶部固定连接,整体气密设备支架上设置有正反物料换型感应器。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气密检测设备中设置有两台气密检测仪分别与整体气密检测设备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电气连接。分别对两种气密情况进行区分检测,使得检测数据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型腔板包括与工件以及定位治具形状相配合的压料腔,所述压料腔内设置有至少2个第二压料杆,每个所述第二压料杆上套接有第二压料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压料杆端部设置有第二压料块;所述第二压料块通过第二压料弹簧与第二型腔板之间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二压料块由第二压料杆进行限位支撑实现纵向伸缩。提升第二型腔板的柔性下压操作,减少在气密检测过程中对工件造成机械损伤。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型腔板底部的压料腔与工件的气密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二型腔板底部还设置有与气密膜片形状相配合的堵头,所述第二型腔板还连接有用于检测工件密封压力值的精密微差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76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