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焦脱硫脱硝吸附塔、活性焦吸附净化烟气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7233.7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孟旗;孙丽丽;李浩;郝少博;张喆;韩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58;B01D53/82;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王浩然;耿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脱硫 吸附 净化 烟气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焦脱硫脱硝吸附塔内设有烟气入口、再生焦吸附区、待生焦吸附区、喷氨装置和烟气出口;所述再生焦吸附区与所述烟气入口气体连通,所述再生焦吸附区与所述待生焦吸附区气体连通,所述待生焦吸附区与所述烟气出口连通;所述待生焦吸附区用于装填活性焦吸附硫氧化物之后形成的待生焦,且所述待生焦吸附区设置于所述喷氨装置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焦脱硫脱硝吸附塔,其中,所述再生焦吸附区形成为与所述吸附塔同轴的方环形筒体,且所述再生焦吸附区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再生焦入口和待生焦出口,所述再生焦吸附区包括上段吸附区和下段吸附区,所述上段吸附区和所述下段吸附区通过轴向设置的变径锥段连通;所述下段吸附区的内侧形成为烟气入口区,所述烟气入口区与所述烟气入口连通,所述下段吸附区与所述烟气入口区通过侧壁开孔气体连通;
所述待生焦吸附区形成为方环形筒体且同轴地设置于所述上段吸附区的内侧,所述待生焦吸附区的顶部设有待生焦入口,所述上段吸附区与所述待生焦吸附区通过侧壁开孔连通,所述待生焦吸附区的内侧形成为烟气出口区,所述烟气出口区与所述烟气出口连通,所述待生焦吸附区与所述烟气出口区通过侧壁开孔气体连通,所述待生焦吸附区的底部通过卸料阀与所述下段吸附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焦脱硫脱硝吸附塔,其中,所述再生焦吸附区的外侧壁与所述吸附塔的内壁形成间隙,以形成再分布区,所述上段吸附区和所述下段吸附区的侧壁分别具有开孔以通过所述再分布区使所述上段吸附区和所述下段吸附区气体连通,所述再分布区内设有喷氨装置。
4.一种活性焦吸附净化烟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附塔、再生塔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分别与所述吸附塔和所述再生塔连通,用于将所述吸附塔得到的待生焦提升至所述吸附塔和/或所述再生塔顶部,并用于将所述再生塔得到的再生焦提升至所述吸附塔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第一提升装置和第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具有加料模式和再生模式;所述第一提升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吸附塔的待生焦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提升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再生塔的底部出口连通;
在所述加料模式下,所述第一提升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吸附塔的待生焦入口连通;在所述再生模式下,所述第一提升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再生塔的顶部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提升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吸附塔的再生焦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提升装置包括第一顶部管,所述第二提升装置包括第二顶部管,所述第一顶部管和第二顶部管由上至下分别设置于所述再生塔和所述吸附塔上方;所述第一顶部管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顶部管设有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在所述加料模式下,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吸附塔的待生焦入口连通,在所述再生模式下,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再生塔的顶部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再生焦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吸附塔与所述第二顶部管之间的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再生焦加料区和待生焦加料区,所述再生焦加料区分别与所述再生焦入口及所述第三出口连通,所述待生焦加料区分别与所述待生焦入口及所述第四出口连通。
8.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附塔或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净化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使烟气原料进入所述吸附塔的再生焦吸附区与活性焦和/或再生焦接触进行吸附脱硫,并经过所述喷氨装置进行喷氨脱硝,然后进入所述待生焦吸附区与所述待生焦接触除去烟气中的氨,得到净化后的烟气和吸附硫氧化物之后形成的所述待生焦,所述净化后的烟气中氨的含量为0~3mg/N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72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下一篇:旋风集尘的干式化学吸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