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弱刚度异形结构在线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6708.0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2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麻丽红;杨继平;刘志兵;罗远锋;周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Q17/20 | 分类号: | B23Q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仇蕾安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刚度 异形 结构 在线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复合材料弱刚度异形结构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待测产品的测量点坐标进行采样;采样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对被测表面曲线进行参数化规范,使相邻两测量点间参数之差为常数;
第二步:在曲线上选取n个测量点,计算各点曲率半径;
第三步:计算相邻测量点之间弦差,其中,R表示相邻两测量点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L表示圆心O到弦AiAi+1的距离;
第四步:对测量点进行第一次筛选,如果弦差h不小于H,则将该采样点纳入测量点集;反之,则舍去该采样点,并对下一个采样点以同样方法进行判断;
第五步:对测量点进行第二次筛选,如果最大容许步长S大于初始设定值,将采样点纳入到测量点集;反之,则舍去该采样点,并对下一个采样点进行同样方法进行判断;
步骤二:对采样后的测量点坐标进行优化,使坐标更加准确;通过齐次坐标变换生成测量点,得到可直接用于数控编程的测量位置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设定的测量步长和步骤一中求得的弦差,得到测头触点MC;
第二步:将测头触点沿测量轴半径方向偏置一个位置矢量,得到测量位置点ML,即ML=MC+U;
其中,测量位置点坐标可以表示为:
步骤三:利用C空间理论对测量路径进行干涉碰撞检测,得到无干涉在在位检测路径;所述步骤三中得到无干涉在在位检测路径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测头B的任一形位q可用坐标系{B}相对于{A}的位置和姿态来表示,因此B的任一形位由位置矢量和旋转矩阵R两个参数表示,记为同时,将测头B在运动过程中所有不与其他刚体产生接触的形位称为其C空间模型;取单位球为参考空间,建立待测零件A与测头B在参考空间中的C空间模型,通过布尔求交运算,进行干涉碰撞检验;将待测零件表面分解为n个三角形面块,记为Fi,i∈[1,n],面块Fi的形心记为Pi,i∈[1,n];
第二步:计算点Pi坐标,i∈[1,n],并计算该点处的法向
第三步:以参考坐标原点为球心建立单位球,对点Pi的法向量进行平移,使其延长方向通过单位球球心O,并与单位球表面交于点Qi,i∈[1,n];
第四步:在单位球表面以Qi为极点,得到n个半球面Si,i∈[1,n];
第五步:对半球面区域求交,得到零件的C空间模型A;
第六步:记测头轴线矢量为对所有形位q重复第三、四、五步,得到测头的C空间模型B;
第七步:通过A和B的布尔求交运算,进行干涉碰撞检验:如果则此测量路径中无干涉碰撞;否则,对重新规划测量路径并重复上述步骤,进而得到无干涉的测量路径;
步骤四: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溯源和分离,消除位姿误差对评定精度的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误差溯源和分离过程如下:
第一步:被测线轮廓度误差与相应的被测曲线名义尺寸相比是微量,评定点N至理论曲线的距离其中fix,fiy为f(x,y)在点N处对x和y的一阶导数;
第二步:建立最小二乘法评定模;n为测量点数目;
第三步:引入位姿误差u=[dx,dy,θ]T,测量基准与理想基准之间的偏差和相应的曲线名义尺寸相比是微量,得出齐次坐标变换表达式,
第四步:根据误差评定模型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表示,
第五步:进行优化求解,在迭代点x(k)取目标函数f(x)二次近δ(k)为f(x)在点x(k)处的一个下降方向,在该方向进行线性搜索,x(k+1)=x(k)+αkδ(k),并循环迭代,位姿误差逐渐趋向于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67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位移修正装置
- 下一篇:轴类工件外圆锥面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