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6345.0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8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想;王光平;赖日飞;丁天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029 | 分类号: | B60W50/029;B60W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故障 处理 仲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本发明采用跛行模式和故障处理向量的形式表达传感器故障、执行器故障、控制器自身故障、CAN通讯故障、各总成故障状态等单个故障发生时的处理措施,并采用新发明的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确定最终的跛行模式和故障处理向量,整车控制器应用层仅需根据最终仲裁后的故障处理模式和故障处理向量进行故障处理过程控制即可,无需考虑故障来源和当前故障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涉及到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尤其涉及到基于跛行模式和故障处理向量的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等高压部件,电气和电控系统更加复杂,潜在故障也更多。混合动力系统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了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出现问题,轻者致使汽车性能严重下降或不能起动,重者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故障处理方法是重点关注及研究内容。
专利文献1(CN101364111A)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故障检测及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混合动力汽车的各智能控制模块:混合动力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以混合动力控制单元的故障处理系统为故障处理决策中心,以电机控制单元、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中的故障处理单元为子系统共同完成故障检测和处理。
专利文献2(CN105882649A)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混合动力汽车故障检测,对混合动力系统主要部件输入信号、动力源转矩响应信号以及整车CAN通信信号进行故障检测,得到表征各待检信号故障状态的标识符;(2)混合动力汽车故障确认,依据步骤(1)得到的各待检信号故障状态标识符,进一步进行混合的动力系统故障确认。
专利文献3(CN101941439A)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避免并发性故障的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所述系统是由多个电控单元组成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诊断方法的具体过程是当汽车发生故障时,故障模块通过自身的诊断时序和诊断条件控制,依次向主控制模块发送故障信息,主控制模块根据故障信息达到的先后顺序,以最先报出故障的电控单元为准,记录该电控单元所发出的故障代码,并通过诊断接口对外输出。
专利文献4(CN101038239A)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故障处理方法及其故障处理系统,其故障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混合动力车的各零部件当前发生的故障级别;根据所述各零部件的故障级别映射获得各零部件的故障响应级别;将获得的所述各零部件的故障相应级别中最高的故障响应级别确定为最终故障相应级别,进行对应的故障处理。该专利可有效防止整车控制在故障发生时出现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混合动力汽车故障检测及处理的方法,都是基于单个故障发生时的故障诊断及故障处理方法,由于混合动力系统涉及到的零部件及控制单元众多,存在多个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因此该类故障诊断方法并不够完善。对于专利文献3公开的故障诊断方法,虽然能使由非自身故障引发的故障误报率减低,但该方法仅适用于由一种故障导致多个控制单元连锁报出故障的情况,并不适用于多个处理措施优先级不同的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对于专利文献4公开的故障处理方法,虽然可有效防止整车控制在故障发生时出现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但该方法仅适用于多个处理措施优先级不同的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并不适用多个处理措施有冲突的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
鉴于混合动力系统的复杂性,传统汽车的故障处理方法不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要求。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方面的专利多针对单个故障的处理方法或仅采用了简单的故障仲裁方法,不能完全应对多个故障发生情况下的故障处理。因而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6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汽车的接管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架空乘人装置无人值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