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涂料用隔热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5564.7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昝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7/62 | 分类号: | C09D7/62;C09D5/33;C08F218/08;C08F220/06;C08F22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涂料 隔热添加剂 制备 空心玻璃微珠 丙烯酸 聚乙烯醇胶体 丙烯酸丁酯 醋酸乙烯酯 隔热效果 环保节能 混合乳液 加热保温 升温搅拌 碳酸氢钠 引发聚合 反射率 耐候性 前驱液 乳化剂 微胶囊 包膜 水中 涂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涂料用隔热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涂料制备领域。建筑涂料用隔热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a、将聚乙烯醇胶体、乳化剂、碳酸氢钠加入到水中混合,升温搅拌,加入空心玻璃微珠;b、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配成前驱液,加入到制得的混合乳液中,加热保温反应,引发聚合,然后降至室温,调节pH值为7,再真空干燥得到包膜空心玻璃微珠微胶囊;即建筑涂料用隔热添加剂。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建筑涂料用隔热添加剂能提高涂料的反射率及耐候性,增强其隔热效果,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涂料用隔热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涂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在夏季炎热的地区,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其隔热方面的要求。复合型外墙隔热涂料通过有效地反射太阳光、降低热量在墙体中的传导效率以及将外墙热能通过红外线的方式辐射出来,三管齐下,来减少建筑物对来自太阳热量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热量从墙外向室内的传导,能明显改善室内温度,降低能源消耗,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社会所关注。现阶段研究较为成熟且推广到市场上的外墙隔热涂料大多为白色,这是因为白颜色本身相对于其他颜色,对太阳光有着更高的反射比,便于制备出较好性能的隔热涂料。
空心玻璃微珠是复合型外墙隔热涂料最重要的颜填料,它是粒径为几十微米,壁厚约为一微米的中空微珠,主要成分是硼硅酸盐,特殊的中空结构,赋予了空心玻璃微珠超低的导热系数和较好的抗冷热收缩性,从而可以增强涂膜的热阻隔性能和弹性,减少涂膜龟裂及脱裂现象的反射。与其特殊的生产制备工艺有关,微珠表面高度玻璃化,这让它也有了较高的太阳光反射比,反射性能良好。当在外墙涂料中添加空心玻璃微珠,相当于在涂膜中放了有无数个导热系数接近零的空腔,可以很好地阻隔热量在涂膜里的的传导,而且由于其较高的太阳光反射比,大部分太阳能会以反射的形式散溢到周围环境,从源头上降低了热量的吸收。但由于空心玻璃微珠在水性涂料中较差的分散性,限制了其在水性隔热涂料中的应用。
申请号为20171118416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涂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料包括以下原料:空心玻璃微珠、弹性丙烯酸乳液、稳定剂、硅丙乳液、陶瓷粉、珍珠岩粉、流平剂、助剂、水。本发明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料涂刷在建筑外墙后,能有效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与未涂刷相比,涂刷本发明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料后“室内”环境温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该涂料是一种具备反射、阻隔双重隔热性能的涂料,对来自太阳的热辐射具有较强的反射性能,以及较低的导热性能。
申请号为201110324224.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包覆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包覆改性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备而成:有机硅改性的苯丙乳液20%-30%,双包覆改性空心玻璃微珠9%-13%,金红石型二氧化钛8%-12%,滑石粉5%-8%,重钙17%-23%,乙二醇1.5%-2%,羟甲基纤维素0.13%-0.2%,分散剂0.6%-1%,消泡剂0.35-0.45%,润湿剂0.15%-0.19%,多功能助剂0.08%-0.13%,成膜助剂1.0%-1.5%,水余量;本发明通过对空心玻璃微珠进行双包覆法预处理,再选取硅丙乳液为基料,以预处理空心玻璃微珠、金红石型钛白粉、滑石粉、重钙等作为颜填料,添加一定的助剂,制得反射型隔热涂料。该涂料能提高其反射率及耐候性,具有环保节能,生产工艺简单,分散效果良好,成本低,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5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