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4136.2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5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武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12 | 分类号: | C01B32/312;C01B32/30;C01B32/342;C01B32/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条 脱硫脱硝活性炭 制备 方法和装置 活性炭 炭化原料 活化 磨制 煤焦油 浸渍 干燥处理 隔绝空气 含氧基团 搅拌装置 进料装置 去离子水 脱硫脱硝 压制装置 氧化铁粉 氧化锌粉 原料烘干 原料混合 制备装置 原料磨 磷酸 焦粉 硫容 镍粉 喷雾 置入 原煤 | ||
1.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原煤20~30、焦粉60~80、煤焦油20~30、镍粉1~2、氧化铁粉1~2、氧化锌粉1~2以及去离子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煤的焦渣特性为5~7。
3.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煤去除杂质,磨制成粉,得到焦煤粉;
将所述焦煤粉与所述焦粉、所述镍粉、所述氧化铁粉以及所述氧化锌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一次混合原料;
在所述一次混合原料中加入去离子水,得到含水混合原料;
将所述含水混合原料预热,搅拌所述含水混合原料,同时加入所述煤焦油,得到二次混合原料;
将所述二次混合原料压条处理,得到一次压条原料;
将所述一次压条原料磨制成粉,得到磨制原料;
将所述磨制原料压条处理,得到二次压条原料;
将所述二次压条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干燥处理,得到炭化原料;
将所述炭化原料置入磷酸中,温度为420~500℃条件下浸渍3~4h,得到活化原料;
将所述活化原料放置在氧化烘干炉中烘干处理,喷雾处理后得到所述脱硫脱硝活性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混合原料中水的含量为30%~40%,所述在所述混合原料中加入去离子水之前,将所述去离子水加热处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混合原料预热的预热温度为65℃,所述搅拌所述含水混合原料的温度条件为65℃~75℃。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二次混合原料压条处理和所述将所述磨制原料压条处理均采用搅拌机料筒和压条模具,所述搅拌机料筒用于注射所述二次混合原料,所述压条模具用于所述一次压条原料的成型,所述搅拌机料筒采用蒸汽保温。
7.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的制备装置,用于将所述磨制原料压条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装置包括:搅拌装置(1)、进料装置(2)以及压制装置(3),进料装置(2)设置于所述搅拌装置(1)的顶部,所述压制装置(3)设置于所述搅拌装置(1)的侧壁上;
所述搅拌装置(1)包括搅拌外壳(11)和搅拌内壳(12),所述搅拌外壳(11)的内部设置搅拌内壳容置腔(111),所述搅拌内壳(12)设置于所述搅拌内壳容置腔(111)中,所述搅拌内壳(12)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棒(121),所述搅拌棒(121)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3);
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器(21)和进料管(22),所述进料器(2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槽(211),所述进料槽(211)的底部与所述进料管(2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料管(22)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内壳(1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料器(21)还设置有加热腔(212),所述加热腔(212)的腔壁将所述加热腔(212)与所述进料槽(211)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所述加热腔(212)通过通气管道(23)与所述搅拌内壳容置腔(111)相连通;
所述压制装置(3)包括压制器(31)和真空泵(32),所述压制器(31)的内部设置有压制成型腔(311),所述压制成型腔(311)与所述搅拌内壳(1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真空泵(32)与所述压制成型腔(311)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器(31)与所述搅拌装置(1)之间设置有脱料板(33),所述搅拌内壳(12)的远离所述电机(13)的一端设置有料嘴(122),所述料嘴(122)呈圆锥形,所述料嘴(122)横截面的直径在沿从所述电机(13)到所述真空泵(3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料嘴(122)的中心线与所述压制成型腔(311)的中心线相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41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