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外墙系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4080.0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俞梦璇;梁楠;付晓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D13/18;E03B3/02;A01G9/02;A01G27/00;H02G3/38;H02J7/14;H02J7/35;H02S10/12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杨涛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环保 建筑 外墙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外墙系统控制方法,具有供电系统和供水系统,包括:充氧模式、补水模式、空气净化模式和植物生长模式,本发明创造性的将电刺激提高植物产生负离子技术应用到了绿色建筑的植物外墙当中,采用独特的系统设计,解决了植物外墙的安装、施工、补水和供电问题,其耗电量较传统的空气净化技术小,完全可以只用太阳能和风能提供电力,同时采用收集的雨水作为植物用水的来源,一般情况下也完全不需要外界补充水源,其可以利用电刺激提高植物产生负离子技术和植物外墙在建筑物外建立一个空气洁净,温度适宜的小环境,提高了单位面积、单位密度植物墙空气净化能力,是一种即环保又节约能源的绿色建筑植物外墙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绿色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外墙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深入,城市人口密度不断的增大,大城市中环境的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噪音、热岛效应日益突出,在城市中增加绿化面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整体景观效果,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热岛效应和噪音污染,传统的植物墙系统,例如公开号为CN106857073A的发明专利,其仅是通过在外墙上种植植物来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负面问题,其单位面积绿植对环境的改善有限,如果需要提高改善效果只能增加绿植面积或者增加单位绿植的密度,增加种植和维护成本,而且无法实现绿植的自动维护保养。
众所周知植物体内有多种比氧活泼的含氧化合物,其形式有负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等,如O2-,OH-,H2O2。它们能杀死无用的植物细胞以促进植物的代谢,它们参与糖的合成,失去平衡时它们也伤害植物。讨论生物问题时,这些含氧化合物统称活性氧。森林空气中的活性氧是植物的排放物。活性氧杀死微生物,因此森林空气中的细菌比城市少得多;负离子使颗粒物带电,加速其凝并和沉降,因此森林空气较为干净;活性氧有氧化作用,可以降解VOC(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单株植物叶片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很弱,其引起的生态效应极为有限。如果能够设法使植物产生负离子的能力倍增,催速其内氧气和水的蒸腾和离解过程,就有可能开发出高效率、低能耗和绿色环保的空气污染治理新技术,从而在空气污染治理和修复上取得突破。在2004年,俄罗斯的Tikhonov等人首次用高压电刺激盆栽植物周围土壤的方法,成功使室内空气负离子含量有显著提高。2010年,我国西北农林大学的杨云经等研究人员通过采用负高压脉冲刺激吊兰的根基土壤时,检测到负离子浓度与刺激空气时相比增加了264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发现在适宜的高压刺激下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可见,电刺激植物产生负离子技术非常适合作为空气净化技术应用于空气污染治理。
通过电刺激提高植物产生负离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空气净化技术,其通过高压电流刺激植物周边的土壤,使植物产生高浓度的负离子,从而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205909407U中记载的倍增植物负离子空气净化设备,其只能应用在室内,同时还需要外部供电实现其系统的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外墙系统控制方法。
其包括:外墙、通风补水系统、放电系统、雨水收集槽、雨水储藏室和电控系统;外墙由内而外依次由墙体、防潮层、轻质混凝土层、保温层和植物层组成;在外墙的保温层的顶部靠外处设置有雨水收集槽;在外墙的轻质混凝土层的底部设置有雨水储藏室;
在外墙的轻质混凝土层内铺设有通风补水系统,通风补水系统包括:风机、多孔导电介质、通风补水管道、锥形凸起和接地导线;在外墙的轻质混凝土层内铺设有放电系统,放电系统包括:电缆管、电缆、锥形挡圈、放电针、电连接器、可调式低功率高压脉冲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4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