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液体用于脱除气体中甲醇、甲缩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1033.0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3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雷志刚;高慧;马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液体 甲缩醛 甲醇 吸收塔 摩尔分数 质量流量 溶剂比 原料气 脱除 管路及设备 理论塔板数 气液分离器 常温常压 分离纯化 气体产品 溶剂损失 挥发性 可循环 闪蒸罐 塔顶 再生 | ||
一种离子液体用于脱除气体中甲醇、甲缩醛的方法,属于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吸收塔在温度0‑100℃,压力0.1‑10MPa下操作,理论塔板数为5‑20。原料气中甲醇、甲缩醛含量均为0.01%‑20%(摩尔分数),溶剂比为0.1‑20(溶剂比为加入吸收塔离子液体质量流量与原料气质量流量之比),从塔顶得到的产品中甲醇、甲缩醛含量都小于2500ppm(摩尔分数);气液分离器在常温常压下操作,高温闪蒸罐在50‑200℃,压力0.01‑0.9atm条件下操作。本发明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气体产品纯度高,离子液体的不挥发性使其几乎没有溶剂损失,离子液体再生简单,可循环使用,离子液体对于管路及设备完全没有腐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液体用于脱除气体中甲醇、甲缩醛的方法。属于分离纯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甲醛二甲醚是一种新型柴油添加剂,不仅能显著改善柴油的燃烧特性,显著减少NOx和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而且能够增加柴油的润滑性,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环保型柴油添加剂。在工业生产中,以甲醛、甲缩醛为原料合成聚甲醛二甲醚是一种经典的合成方法。甲醛浓度过高会导致甲醛聚合,可能堵塞管道和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适宜的条件下,向产品液中通入氢气,可以将甲醛还原为甲醇,避免堵塞管道和设备。反应后的氢气中夹带有大量的甲醇、甲缩醛等可凝性组分。夹带大量可凝性组分的氢气经过气体压缩机时,可凝性组分液化,会损害压缩机。并且氢气需要循环利用、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甲醇、甲缩醛需要回收。综上所述,一种装置简单,能耗较低,生产能力高,产品中杂质甲醇、甲缩醛的含量低的高效节能装置是有必要的。因此,脱除气体中的甲醇、甲缩醛很有必要,脱除方法一般有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等。吸附法,采用分子筛脱除气体中的甲醇、甲缩醛。不足之处在于若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则大量的分子筛需要高温干燥再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采用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离子液体具有无毒,几乎不挥发,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甲醇、甲缩醛溶解度高等优点,采用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时,吸收塔塔顶产品纯度高(离子液体不夹带到产品气之中),吸收塔压降小,寿命长。在溶剂回收阶段,由于离子液体几乎不挥发,通过简单的闪蒸就可以回收再利用,流程简单,能耗低,符合工业上节能减排小型化的要求,故本发明采用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脱除气体中的甲醇、甲缩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液体用作溶剂脱除气体中甲醇、甲缩醛的方法,应用吸收的方法以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且离子液体可循环利用,气体产品中的可凝性组分的含量小于2500ppm。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离子液体为吸收剂脱除气体中甲醇、甲缩醛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吸收塔操作条件为温度0-100℃、压力0.1-10MPa、理论塔板数为5-20,原料气从吸收塔塔底进入,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从塔顶加入,原料气中甲醇、甲缩醛含量均为0.01%-20%(摩尔分数),溶剂比为0.1-20(溶剂比为加入吸收塔IL与原料气质量流量之比),从塔顶得到的产品中甲醇、甲缩醛含量都小于2500ppm;塔底富含甲醇、甲缩醛的离子液体进入常温常压气液分离器,脱除离子液体中所吸收的少量原料气,釜残液则通过闪蒸罐解吸离子液体中的甲醇、甲缩醛,闪蒸罐操作条件为:温度100-200℃,压力0.01-0.9bar,闪蒸罐底部采出的离子液体循环使用,顶部采出的气相经冷凝后进入下一步处理流程。
本发明所述的原料气为包含氢气、甲醇、甲缩醛的气体。
吸收剂可以是单一离子液体或两种离子液体的混合溶液,离子液体阳离子可以为咪唑类、吡啶类、季铵盐类等,阴离子可以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四氟硼酸根、六氟磷酸根、乙酸根、硫酸二乙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1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