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0190.X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9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段泽民;司晓亮;李志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34101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连接件 电场 飞行器 雷电 接地平板 试验装置 分区 工装 对称 拆卸方便 绝缘拉绳 试验要求 稳固支撑 主支撑杆 法兰盘 架板 试验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装置,是设置一接地平板,在接地平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称工装,对称工装包括:架板、主支撑杆、绝缘拉绳、组合法兰盘、稳固支撑杆、第一支撑连接件、第二支撑连接件和第三支撑连接件。本发明设计简捷合理,安装与拆卸方便,稳定性与安全性好,满足了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的试验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电压试验装置,尤其是在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装中支撑固定飞行器模型,对飞行器姿态进行调整时使用的高电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球大气中,平均每天发生约800万次雷电,有统计数据表明,一架固定航线的商业飞机,平均每年要遭受一次雷击,战斗机在其寿命周期内平均遭两次雷击。我国民用航空局统计表明,现在我国航线上的飞机年雷击事故约50起,由此造成的飞行事故时有发生,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特别是现代先进飞机,为提升飞机性能,大量采用了现代电子技术,如计算机飞行控制系统,通信导航系统,同时还大量运用先进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但遗憾的是,这些先进的电子技术和材料技术,对雷电更敏感,损失更大,因此,将大气雷电环境给飞行安全带来的影响减至最小,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飞行安全,在相关适航条例上,对飞机的雷电防护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以此来确保飞机在雷电环境中的安全性。研究者根据雷电的预计分量和影响的严重程度对航空器表面进行了雷电分区,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SAE-ARP5414标准,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需要模拟飞机偏航、俯仰、滚转三种飞行姿态,以飞机缩比模型起始状态为基准,以30°为增量改变飞机的三种飞行姿态。在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中,需要将飞机模型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现有绝缘支架承载重量低、稳定性差,不能实现偏航、俯仰、滚转姿态的快速转换,同时支架结构中多存在金属结构,会对对雷电分区试验的电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无法按照SAEARP标准实现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装置,以期能解决现有绝缘支架金属结构过多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和不能实现飞机模型偏航、俯仰、滚转姿态的快速转换的问题,从而提高试验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电场保真的飞行器雷电分区试验装置的特点在于:
设置一接地平板,在所述接地平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称工装,所述对称工装包括:架板、主支撑杆、绝缘拉绳、组合法兰盘、稳固支撑杆、第一支撑连接件、第二支撑连接件和第三支撑连接件;
所述架板由绝缘子支柱支撑并固定于底座上;在所述架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所述主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的末端设有多个螺孔,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和第三支撑连接件的上部和下部也均设有多个螺孔,所述主支撑杆末端的任一螺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和第三支撑连接件上的任一螺孔相连接,从而形成所述主支撑杆在所述架板上的固定结构以及所述主支撑杆伸出所述架板长度和所述主支撑杆在所述架板上高度的调节结构;
在所述主支撑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稳固支撑杆,所述稳固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架板上,所述稳固支撑杆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连接并调节自身角度,从而形成所述主支撑杆辅助支撑结构;
所述主支撑杆与稳固支撑杆前端汇合,并通过螺栓与组合法兰盘的一端连接;
在接地平板两侧对称工装的组合法兰盘之间夹持有一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角度可调节的飞行器模型;
所述绝缘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支撑杆末端的架板边缘上,另一端连接所述组合法兰盘,在所述第三支撑连接件上部穿插一螺杆,所述绝缘拉绳通过所述第三支撑连接件上部的螺杆形成拉拽角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0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自动驾驶仪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飞机前起落架转向释压活门力矩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