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顶盖尾部尖角坡皱叠料及开裂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5892.9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5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涛;王海玲;刘峰;黄涛;丁文军;李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25/00;B21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工艺 交接位置 汽车顶盖 尖角 冲压成形过程 模具使用寿命 冲压工艺 冲压模具 顶盖外板 零件装配 整形工序 质量问题 模型面 匹配性 起皱 球角 三面 凸凹 车身 磨损 车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顶盖尾部尖角坡皱叠料及开裂处理工艺包括拉延工序和整形工序;通过本技术方案中冲压工艺及对应的冲压模具,解决SUV、MPV车型顶盖外板尾部三面交接位置球角易开裂,以及两立面交接位置易叠料的质量问题,提高零件装配匹配性及车身精度;避免冲压成形过程起皱、叠料导致的凸凹模型面磨损快,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整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顶盖尾部尖角坡皱叠料及开裂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白车身主要有钣金冲压件焊接连接组成,因此冲压件单件的面品质量、精度质量(面差、止口、孔)对整车精度及质量有直接影响。冲压件单件除了精度要满足指标要求外,其外观面品质量要求也不允许存在开裂、起皱、叠料、拉毛、凹陷、鼓包等质量问题,特别是外覆盖件质量要求更高。
如图1和图2所示,SUV、MPV车型顶盖外板尾部三面交接的位置通常倒球角处理,但由于顶盖整体尺寸较大,尾部拉延深度大,三面交接位置的球角处经常会出现开裂,且两个立面交接处的圆角易出现叠料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特别是顶盖外板作为车身外覆盖零件,对精度品质要求更高。
为了克服顶盖外板尾部三面交接位置的球角处经常出现开裂或叠料的问题,现技术是通过更改产品局部造型,放大三面交接的球角,增加吸皱特征凸包造型等实现的,但是更改造型是以牺牲产品原有特征为条件的,而增加吸皱特征,可能会与部分装配零件相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顶盖尾部尖角坡皱叠料及开裂处理工艺,以解决解决SUV、MPV车型顶盖外板尾部三面交接位置球角易开裂及两立面交接位置易叠料的质量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解决尾部尖角位置起皱叠料,导致的凸凹模型面磨损快,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顶盖尾部尖角坡皱叠料及开裂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工序:拉延预成形,在拉延后形成,
拉延尾部A面圆角,所述拉延尾部A面圆角半径大于实际产品尾部A面圆角的半径;
拉延尾部立面,用于拉延工序中初步成形的工艺补充面;
拉延尖角过渡面,用于连接尾部与侧面拉延尾部A面圆角、拉延尾部立面的过渡面,该拉延尖角过渡面分别与周圈的面相切;
过拉延面,与拉延尾部A面圆角相切;
第二工序:整形工序,在整形后形成,
整形A面圆角,整形后与顶盖A面相切连接的尾部圆角;
尾部过渡整形面,将所述过拉延面整形为所述尾部过渡整形面,包括将平行于所述过拉延面的XZ截面的平面内整形前后截面线弧长相等;
整形球化面,整形后的顶盖尾部三面相交位置球化面,是由所述拉延尖角过渡面整形后得到,并且整形球化面即为产品球化面;
整形立面交线圆角,整形后尾部侧面与尾部立面相交位置的圆角面,即产品立面交线圆角。
所述过拉延面为过产品项部产品A面切线延伸设定长度,优选为0.5-1mm。
平行于所述过拉延面的XZ截面的平面内整形前后截面线弧长相等,即为拉延局部XZ截面线与整形局部XZ截面线相等;
所述拉延局部截面线为第一工序中,顶盖尾部三面相交位置处需要进行整形实现的工序面在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内的截面线;
所述整形局部XZ截面线为第二工序中,顶盖尾部三面相交位置处通过整形实现的工序面在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内的截面线。
整形后,产品尾部立面仅为所述尾部过渡整形面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5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