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靶面远场激光探测阵列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5363.9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5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富容国;杨恒睿;李培源;杨子昊;钱芸生;刘磊;邱亚峰;张益军;张俊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宝庆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器 峰值保持电路 靶面 激光探测 靶板 远场 区域探测器 第二区域 第一区域 布设 可转动 索引 外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靶面远场激光探测阵列,包括框架、靶板、若干探测器、若干信号峰值保持电路;靶板两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框架上,靶面从中心向外围设置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上探测器均匀布设且探测器间的间距不同,不同区域探测器间的间距满足D1<D2<D3,其中下标1、2、3分别为区域的索引,每一区域的探测器由一个信号峰值保持电路进行控制,不同区域的探测器的信号峰值保持电路不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探测技术,特别是一种大靶面远场激光探测阵列。
背景技术
通常大功率激光器的性能的分析通过对其远场激光光斑的测量参数进行分 析来实现。远场激光光斑是指距离激光源较远且分布面积为m2量级的光斑,而 传统的光斑图像测量法已无法满足测量的进一步需要。
通常激光测距机发出的激光脉冲的脉冲最窄约10ns,对应的频率约 100MHz,属高频信号,一般的A/D芯片无法进行采集。
对于使用完全串行采集和串并综合采集需要在一个峰值保持信号时间之内 完成多个探测器的采集工作,所以对峰值保持信号的时间长度要求很高。而现有 的技术一方面较长的峰值保持时间较难实现,另一方面系统能检测的激光脉冲的 频率相比较低。同时这两种方法由于多路探测器分别输出的峰值保持模拟信号会 经过同一个转换芯片,由于各路信号大小不一而产生的串扰,而且在不改变采集 方式的情况下串扰难以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靶面远场激光探测阵列,在探测器排布上基本 符合激光光斑的分布特点,在电路设计时进行模块化设计,便于之后的拆装与调 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靶面远场激光探测阵列,包括框架、 靶板、若干探测器、若干信号峰值保持电路;靶板两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框架上, 靶面从中心向外围设置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上探 测器均匀布设且探测器间的间距不同,不同区域探测器间的间距满足 D1<D2<D3,其中下标1、2、3分别为区域的索引,每一区域的探测器由一个 信号峰值保持电路进行控制,不同区域的探测器的信号峰值保持电路不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每一区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 一区域由一组信号峰值保持电路、电压跟随器和A/D转换单元控制,安装调试 和电路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2)本发明每一区域有一组电路进行控制,在 数据采集时实现并行采集,实现对激光短脉冲的探测。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探测器位置排布示意图(探测器分布状况)。
图2是本发明电路板安装示意图(靶板结构及装配)。
图3是本发明靶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各探测器连接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模板组合情况示意图。
图6是靶板系统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一种大靶面远场激光探测阵列,包括框架、靶板、若干探 测器、若干信号峰值保持电路。靶板两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框架上,靶面从中心向 外围设置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上探测器均匀布设 且探测器间的间距不同,不同区域探测器间的间距满足D1<D2<D3,其中下标 1、2、3分别为区域的索引,每一区域的探测器由一个信号峰值保持电路进行控 制,不同区域的探测器的信号峰值保持电路不同,每一信号峰值保持电路后连接 一组电压跟随器、A/D转换单元、缓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53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亮度高均匀性色温可调光源
- 下一篇:一种积分球和积分球测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