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叠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49077.1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冲;程辉;王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叠片装置,包括传输部,所传输部后侧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折叠部、热压辊、转运部和叠片部;折叠部设置于所述传输部内,所述折叠部内设有折叠板;转运部位于热压辊下方,所述转运部上设有用于转运部上下往复运动的直线运动机构,所述转运部内设有传输机构和压平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位于压板机构内;折叠部设置于转运部下方,所述折叠部内设有左右往复运动的叠片台,所述叠片台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压板,本装置没有机械手吸取、转移极片的工步,通过单元转移组件即可实现极片的传递,极片转移效率更高,避免了极片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破损的风险,堆叠次数减少,电芯制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电池叠片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是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构成,目前锂电池多采用叠片式电芯:将隔膜进行“Z形”折叠,然后分别插入正、负极极片。
但是该种电芯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执行顺序堆叠过程,不易实现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实际生产过程中,执行叠片的效率大多在1秒/片左右,而电芯是由若干个正、负极片堆叠而成,因此目前的“Z形”叠片方法已经处于瓶颈阶段,无法有效提升单个极片的叠片效率。
为提高叠片速度,很多设备采用了四层单元的堆叠模式: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四者进行热压处理,得到四层单元,然后再将若干个四层单元进行堆叠即可得到电芯。
这种方式减少了叠片的次数,叠片效率有所提升,而且热压得到的四层单元硬度较单个极片要大,更有利于极片的转移。但目前针对四层单元的堆叠,仍然采用传统的机械手进行吸取、转移、堆叠,每次堆叠的周期时间依然较长,叠片效率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叠片的精准度不高,极片易受损,叠片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叠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叠片装置,包括传输部,所传输部后侧沿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折叠部、热压辊、转运部和叠片部;
所述折叠部设置于所述传输部内,所述折叠部内设有折叠板;
所述转运部位于热压辊下方,所述转运部上设有用于转运部上下往复运动的直线运动机构,所述转运部内设有传输机构和压平机构,所述传输机构位于压板机构内;
所述折叠部设置于转运部下方,所述折叠部内设有左右往复运动的叠片台,所述叠片台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压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输部为真空传输皮带,所述真空传输皮带外端面均布设有通气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真空传输皮带上均匀设有多条折叠槽,所述折叠板可穿过位于折叠板下方的折叠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叠部内设有第一动力机构,所述折叠板通过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动力结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结构为直线电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运部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为同轴布置的两块圆板,所述压平机构内设有圆周布置的抚平辊,所述抚平辊通过支撑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内的两块圆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一端设有用于转动支架的第三动力机构,所述第三动力机构为电动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输机构为相邻布置的两组传输皮带,所述传输皮带通过皮带轮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传输机构一端设有与皮带轮动力连接的第二动力结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为电动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叠片台下端设有滑台,所述滑台滑动连接有导轨和丝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9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叠片工艺及叠片装置
- 下一篇:锂电池极片自动叠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