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感应方法及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8355.3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2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左清成;袁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感应信号 触控感应 触控 触控面板 指纹 误操作 客户体验 判断结果 位置确定 指纹识别 与非 驱动 检测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感应方法,包括:接收触控面板的触控感应信号;根据触控感应信号判断触控感应操作的类型,并生成判断结果;在触控感应操作的类型是非指纹触控的情况下,根据触控感应信号产生的位置确定非指纹触控处的位置;暂停对触控面板与非指纹触控处对应的部分所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的处理。根据全面屏内指纹识别检测,来确定发生触控的位置是否为误操作,从而进一步确定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及驱动范围,从而在不影响实际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避免误操作发生,优化客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感应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发展,人们对LCD屏(液晶显示屏)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为了追求极致的显示体验,各LCD屏生产厂家都在致力于超窄边框LCD的研发,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LCD的边框宽度,提高产品的屏占比,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随之而来的全面屏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也应运而生。
现有的LCD屏中,TP(触控面板)的触控感应电极结构上一般设计为呈N(H,水平方向)×M(V,垂直方向)的阵列结构,也就是N列×M行。工作时,由IC(驱动模块)按照预设驱动程序驱动TP,将触控感应电极生成的电信号转换为触摸位置信息,IC驱动TP时根据触控感应电极所呈的阵列机构按照行列扫描方式进行驱动。
然而,超高的屏占比导致手持全面屏设备时,极易导致误操作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感应方法,以解决手持操作全面屏设备时,易产生误操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控感应方法,包括:
S10、接收触控面板的触控感应信号;
S20、根据所述触控感应信号判断触控感应操作的类型,并生成判断结果;
S30、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触控感应操作的类型是非指纹触控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触控感应信号产生的位置确定非指纹触控处的位置;
S40、暂停对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非指纹触控处对应的部分所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的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S40包括:
S41、在非指纹触控处的位置为触控面板的左边界或/和右边界的情况下,停止对应边界处至少一列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驱动;
S42、在非指纹触控处的位置为触控面板的上边界或/和下边界的情况下,停止对应边界处至少一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驱动。
优选的,所述步骤S40包括:
S41、在非指纹触控处的位置为触控面板的左边界或/和右边界的情况下,将对应边界处至少一列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一触控感应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在无触摸状态下的触控感应信号;
S42、在非指纹触控处的位置为触控面板的上边界或/和下边界的情况下,将对应边界处至少一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二触控感应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在无触摸状态下的触控感应信号。
优选的,所述步骤S40包括:
S41、停止非指纹触控处所对应不规则区域的第三触控感应电极的驱动;
S42、将所述非指纹触控处所对应不规则区域的第三触控感应电极的第三触控感应信号处理为所述第三触控感应电极在无触摸状态下的触控感应信号。
优选的,在步骤S20后,所述触控感应方法还包括:
S50、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触控感应操作的类型是指纹触控的情况下,获取所述触控感应操作的位置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8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