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板间动、静稳定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2436.4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9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照文;李绪贵;谢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照文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乔士铖 |
地址: | 434300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器 固定部 棘板 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 衔接部 上端 对称状 外侧面 手术安全性 一体式结构 直板形结构 前后平移 弹性撑 硬脊膜 置入物 侧移 棘间 脊柱 伸曲 植入 椎节 医疗器械 体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板间动、静稳定器,属医疗器械的人体内置入物技术领域。该棘板间动、静稳定器呈一体式结构;它由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衔接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构成;衔接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上端外侧面分别对称状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二连接部的上端外侧面分别对称状设置有第二固定部:衔接部呈直板形结构。该棘板间动、静稳定器能够实现棘间弹性撑开与脊柱前后伸曲,还能够实现椎节之间的前后平移与左右侧移的运动;此外该稳定器植入不强求贴近硬脊膜,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能用于棘间距较小的病例;满足了患者长期使用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板间动、静稳定器,属医疗器械的人体内置入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脊柱融合技术在治疗颈腰痛和颈腰椎不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融合率达90%以上。但脊柱融合后,会出现融合节段的脊柱活动丧失及其相邻节段退变加快,鉴于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脊柱非融合技术,相应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其既能稳定病变节段,又能保留病变节段活动度,不易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加快的特性。 脊柱非融合技术中的棘突间或棘板间动态稳定器存有植入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并发症轻微,即使失败也不影响其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迅速,疼痛等症状缓解显著,可早期下床活动等诸多优点。
但现有的棘突间或棘板间动态稳定器尚存在不少缺陷,如有的会出现腰椎后伸时假体与棘突的硬性撞击而出现棘突骨折等并发症的问题。有的用组合固定存有松脱的风险。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专利技术出现,如申请号为201610667104.7的棘间动态稳定器,其其不仅能在脊柱矢状位上作伸屈运动,而且还能进行侧弯与旋转运动,但由于其弹性部分呈弧形,长期使用后其存有因弹性衰减而导致发生形变,从而使其不能在棘突根部保持持久的撑开力,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其会出现在棘突根部撑开的高度下降,相应的导致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下降,从而使其原有的撑开作用变弱,难以保证很好的远期效果。
此外,人体脊柱的运动不限于伸屈、侧弯与旋转,还有椎节之间的前后平移与左右侧移运动,而现有技术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稳定器以解决现有稳定器存有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式结构,术中切开棘上韧带,将固定部固定于棘突和椎板,其弹性结构则位于棘间隙,具有术中安装简便,假体底部垂直支撑性强、术后抗弹性衰减力强,假体植入后能进行伸屈、侧弯、旋转、前后平移、左右侧移等各种运动,能钩于棘突根部并适用于腰骶角过大、棘突过矮或棘间距过小等病例的棘板间动、静稳定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棘板间动、静稳定器呈一体式结构;它由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衔接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构成;衔接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上端外侧面分别对称状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二连接部的上端外侧面分别对称状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其特征在于:衔接部呈直板形结构。
所述的衔接部呈外侧呈直线形内侧呈弧形的板型结构或一端呈半圆形一端呈弧形的板型结构。
所述的衔接部呈“U”型结构,衔接部的上端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嵌入齿。
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呈内侧呈弧形下端呈半圆形或“U”型的板型结构;或上端呈直线形下端呈半圆形的板型结构;或呈竖直的板型结构。
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的下端由多个相互错开的半圆形连接而成。
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呈竖直的板型结构,第二连接部与衔接部之间呈圆弧过渡。
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呈外端呈弧形的梯形结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钳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均制作有固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照文,未经李照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24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棒形XLIF椎间融合器
- 下一篇:一种组配式人工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