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干性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21005.6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3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祖新;王爱民;何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67/00 | 分类号: | C10M167/00;C10N40/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氟 脱模剂 干性 制备 异丙醇 含氟聚合物 聚乙二醇 交联剂 溶剂油 乙醇 油迹 大豆卵磷脂 重量百分比 注塑件表面 表面加工 搅拌溶解 模具表面 隔离膜 脱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干性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含氟干性脱模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含氟聚合物0.2~0.5%,聚乙二醇2.0~4.0%,大豆卵磷脂2.0~5.0%,交联剂1.0~2.5%,异丙醇3.0~9.0%,乙醇5.0~9.0%,溶剂油70~85%。其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含氟聚合物溶于异丙醇中作为A成分;将聚乙二醇溶于异丙醇和乙醇中作为B成分;在溶剂油中加入A、B成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交联剂搅拌即得。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含氟干性脱模剂中由于含有含氟成分,所脱注塑件表面无油迹,完全不影响后续的表面加工;由于在模具表面形成强度较高的隔离膜,脱模次数成倍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脱模,橡胶成型脱模和金属铸件脱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氟干性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橡胶、塑料等制品在模具中成型加工,固化后的制品与模具表面接触,可能因模具工作表面凹凸等微缺陷,使制品自模具剥离时会有一定的摩擦阻力。或二者之间因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而致黏结,导致在制品成型后从模具中剥离困难。为了弱化制品与模具间的吸附或黏结,需要使用脱模剂。外涂型脱模剂的工作原理是,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光滑、致密的薄膜,将模具与所加工的物料隔离开来。这层脱模剂薄膜能很好地与模具表面粘结,不易脱离与被破坏,但与制品不易粘连,从而能把模制品很好地脱落出来,因此脫模剂广泛应用于注塑脱模、橡胶成型脱模和金属铸件脱模等各种模压操作中。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脱模剂有以下几种:
1、硅油型脱模剂:主要有硅油、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甲基硅油、乳化甲基硅油、含氢甲基硅油等,通常采用石油醚作为溶剂。脱模温度较低,且多为油性。
2、大豆卵磷脂类脱模剂,通常采用石油醚作为溶剂,脱模温度较低,多为干性,纯大豆卵磷脂作脱模剂时,注塑件表面沾有极少量大豆卵磷脂,对要求高的注塑件影响后续表面加工。
3、用聚乙二醇作为脱模主要成分,虽脱模温度高,但单独用聚乙二醇作为主要脱模成分,其润滑性差,脱模次数少。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即使是干性脱模剂,脱模后注塑件表面沾有少量油迹,影响后续表面加工。另外其喷一次脱模剂后脱模次数少,为1-2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干性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含氟干性脱模剂能解决现有脱模剂脱模后注塑件表面沾有少量油迹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制得的含氟干性脱模剂能增加喷一次脱模剂后脱模次数,达到15~20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氟干性脱模剂,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数计的组分组成:
以上总质量满足100%。
本发明中,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数计的组分组成:
以上总质量满足100%。
本发明中,含氟聚合物是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聚合物F22。其相比于吐温类乳化剂和司盘类乳化具有更好的防油效果。
本发明中,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800~1000。聚乙二醇分子量太大,其分子链段较长,在异丙醇及乙醇中完全伸展所需的时间太长,因此难以溶解。若分子量太小,则成膜性能差。
本发明中,交联剂是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丁酯的交联性能好,使乳液稳定性良好,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膜强度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1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材料润滑剂
- 下一篇:一种汽车遮阳板翻转轴与卡簧专用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