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浓密机给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9645.5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0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崔宝玉;王学涛;魏德洲;赵强;张浩;孟令国;侯端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B01D21/24;B01F5/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馨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料 给料管 导流盘 料浆 高效浓密机 静态混料器 絮凝剂添加 给料装置 导流板 絮凝剂 混流 内壁 折板 方案解决 混合效果 交替固定 依次设置 不对称 不均匀 入料口 叶片组 井上 井中 井轴 浓密 外壁 紊流 絮凝 分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浓密机给料装置,包括给料管、给料井和分区导流盘;所述给料管由入料口至与所述给料井的连接处依次设置絮凝剂添加机构和静态混料器;所述絮凝剂添加机构固定于所述给料管外壁且与所述给料管内部相连通;所述静态混料器内部包括若干用于对料浆和絮凝剂进行混流的混流叶片组;所述给料井包括弧形折板、若干导流板和若干导流盘;所述弧形折板固定于所述给料井上部内壁;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导流盘沿所述给料井轴向交替固定于所述给料井的内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料浆与絮凝剂混合效果差、给料不均匀不对称、给料井中料浆紊流强度高导致絮凝浓密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浓密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浓密机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浓密机作为当前处理微细矿物颗粒絮凝浓密最有效方法之一,能够有效解决浓密过程中颗粒沉降速度缓慢、底流浓度低、溢流水浑浊、浓密机工作效率低乃至水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因此其在现场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高效浓密机给料装置的工作性能直接决定了料浆中微细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所形成的絮团特性,而絮团特性直接影响其沉降和脱水效果,进而影响浓密机工作效率。
在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中,发现浓密机给料装置的结构与配置对料浆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料浆流体湍流动能和浓密机内部流场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其结构与配置关系的合理性是决定料浆中微细颗粒絮凝、沉降、浓密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有浓密机给料装置,给料一般以单向中心或切向给料管进入给料井,絮凝剂添加位置一般以单点方式直接加入给料井,且给料井多数以空心圆柱筒形为主,给料和絮凝剂添加存在不均匀、不对称絮凝剂和料浆混合效果差的问题,给料井内料浆紊流强度过高,不易形成结构致密、沉降和脱水性能好的絮团,且经由给料井的高紊流强度料浆流入浓密机导致浓密机内部流场极不稳定,对絮凝和沉降区流体扰动大,严重影响了浓密机的工作性能,降低浓密生成技术指标,不利于絮凝浓密工艺和浓密机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现有浓密机料浆与絮凝剂混合效果差、给料不均匀且不对称、给料井中料浆紊流强度高等导致絮凝浓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浓密机给料装置。本发明主要利用在料浆进入给料井前通过配置环形多点式的絮凝剂添加机构和静态混料器、对称式双入口切向给料管、料浆入口处下方固定的弧形折板及下倾环式多级导流板、锥形多级导流盘,增大了料浆中微细颗粒之间、颗粒与絮凝剂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浓密机工作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高效浓密机给料装置,包括给料管、给料井和分区导流盘;所述给料管位于所述给料井上部且与所述给料井内部相连通,所述给料井下部出料口处设置所述分区导流盘;
所述给料管由入料口至与所述给料井的连接处依次设置絮凝剂添加机构和静态混料器;所述絮凝剂添加机构固定于所述给料管外壁且与所述给料管内部相连通,用于将絮凝剂以环形多点方式均匀压入料浆中;所述静态混料器固定于所述给料管内部且与所述给料管相连通,所述静态混料器内部包括若干用于对料浆和絮凝剂进行混流的混流叶片组;
所述给料井包括弧形折板、若干导流板和若干导流盘;用于增加加入了絮凝剂的料浆在所述给料井上部停留时间的所述弧形折板固定于所述给料井上部内壁且位于所述给料管与所述给料井连接处下方;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导流盘均位于所述弧形折板下方且沿所述给料井轴向交替固定于所述给料井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折板为向上弯曲的环形板,所述给料管通过Y型对称双入口与所述给料井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给料管内部设置所述静态混料器的部分为给料管中段,所述给料管中段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给料管除所述给料管中段外其他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添加机构包括用于通入絮凝剂的进药干路管和用于连通所述进药干路管和所述给料管的若干进药支路管,所述进药支路管以环形多点方式均匀布置于所述絮凝剂添加机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96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型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化工混合液体的重力沉降分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