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液压减振器与作动器动、静态测试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09147.0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纪佳馨;薛秀胜;吴宝贵;孙少华;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M17/10 | 分类号: | G01M17/10;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液压 减振器 作动器动 静态 测试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液压减振器与作动器动、静态测试平台,包括大理石实验台、导轨滑块连接板A、定子、动子、导轨滑块和光栅尺,大理石实验台的左侧安装有音圈电机,音圈电机包括定子和动子,动子的一端安装有动子连接板,动子连接板的侧壁安装有滑块连接板,被测件两侧采用球铰连接,左侧与导轨滑块连接板A连接,右侧连接导轨滑块连接板B,导轨滑块连接板B连接拉压力传感器连接件,拉压力传感器与安装在负载左侧的负载导轨连接板连接,本发明采用音圈电机作为伺服驱动装置,采用光栅尺测试被测件的相对位移,本发明用于对减振器和作动器的动、静态测试,在测试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调节负载形式,提高了测试的便捷性,降低了测试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平台,具体是一种高精度液压减振器与作动器动、静态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要求逐渐提高;但随着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列车振动水平也不断增强。为了衰减轨道传递到车体上的振动能量,提高列车乘坐舒适度和运行平稳性,需要合理设计悬挂系统。列车悬挂系统主要包括:一系弹簧、一系垂向减振器、橡胶节点、二系横向减振器、空气弹簧、抗蛇行减振器等。减振器作为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可有效降低因轨道随机不平顺、曲线轨道半径不规则、车辆设备激扰等因素造成的车辆振动,其性能的好坏将决定振动能量在车辆系统各部件间传递的形式及衰减水平,对高速列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列车主动悬挂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主动悬挂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列车运行线路状态及车辆信息,利用预设的控制算法计算当前状态下列车所需的理想力,并由作动器提供相应的作动力,实现列车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的功能。作为主动悬挂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作动器的输出幅值、相位等性能参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车辆悬挂系统时,需对液压减振器或作动器的性能进行检验测试。目前,减振器与作动器检测试验台均存在着测试精度低、系统内部误差较大等问题。此外,减振器与作动器的测量需要两个不同的试验台,测量时只能模拟单一实际工况,不能得到两者的动态性能,试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液压减振器与作动器动、静态测试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精度液压减振器与作动器动、静态测试平台,包括大理石实验台、导轨滑块连接板A、定子、动子、导轨滑块和光栅尺,所述大理石实验台的左侧安装有音圈电机,音圈电机包括定子和动子,动子的一端安装有动子连接板,动子连接板的侧壁安装有滑块连接板,动子连接板通过滑块连接板与导轨滑块相连接,导轨滑块置于导轨A滑道中,导轨A为气浮导轨,导轨A的下方设有导轨垫块,导轨滑块连接板A通过球铰连接装置连接头与被测件连接,被测件右侧通过球铰与导轨滑块连接板B连接,导轨滑块连接板B连接拉压力传感器连接件,拉压力传感器与安装在负载左侧的负载连接板A连接,负载置入负载导轨B滑道中,负载的右侧设有定位板,负载与定位板通过定位杆连接,定位板与大理石实验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板的侧壁贯穿有通孔,导轨滑块和负载的侧壁上安装有光栅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轨A包括导轨上板A,导轨左侧板A,导轨右侧板A,导轨下板A;导轨右侧板A上安装有光栅读数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轨滑块与导轨滑块连接板A相连接,并与被测件一侧的球铰连接头相连的连接板A和连接板C螺栓连接,被测件另一侧的球铰连接头与连接板B和连接板D相连接,并与导轨滑块连接板B螺栓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轨垫块共有两个。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负载导轨包括导轨上板B、导轨左侧板B、导轨右侧板B和导轨下板B;导轨右侧板B上安装有光栅读数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91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