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附着的叉车钢圈表面涂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8045.5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4 | 分类号: | C09D163/04;C09D179/04;C09D127/16;C09D7/61;C09D7/62;C09D5/08;C09D7/63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罗沪光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钢圈 表面涂料 附着 涂料 水性酚醛环氧树脂乳液 缓冲剂 乙撑双硬脂酸酰胺 二氟二苯甲酮 癸二酸二辛酯 聚偏二氟乙烯 三异丙基硅烷 涂料技术领域 防腐蚀性能 改性白炭黑 基体附着力 耐老化性能 氰酸酯树脂 抗紫外线 羟基乙酸 硫化锌 流平剂 乳化剂 重量份 改性 炭黑 | ||
本发明属于叉车钢圈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附着的叉车钢圈表面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性酚醛环氧树脂乳液100份、氰酸酯树脂22‑28份、聚偏二氟乙烯6‑10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3‑5份、癸二酸二辛酯2.2‑2.8份、羟基乙酸0.4‑1.2份、硫化锌0.2‑0.8份、4,4'‑二氟二苯甲酮3‑5份、改性白炭黑14‑20份、缓冲剂1‑3份、流平剂0.8‑1.6份、乳化剂1‑2份、三异丙基硅烷3‑5份。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通过对白炭黑进行改性,使其能在涂料中充分分散,提高涂料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性能,具有较强的防腐蚀性能,与基体附着力强,耐冲击强度有了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叉车钢圈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附着的叉车钢圈表面涂料。
背景技术
叉车钢圈为钢材压制及焊接而成,以装配无内胎的轮胎,其使用环境跨度非常大,有的需要经常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因此需要对刚加工完成的叉车钢圈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从而提高叉车钢圈的表面机械性能,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在叉车钢圈表面涂膜,能够提高其耐盐雾性,但在实际使用中,有潮热的使用环境,导致油漆容易脱落,影响叉车钢圈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附着的叉车钢圈表面涂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附着的叉车钢圈表面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性酚醛环氧树脂乳液100份、氰酸酯树脂22-28份、聚偏二氟乙烯6-10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3-5份、癸二酸二辛酯2.2-2.8份、羟基乙酸0.4-1.2份、硫化锌0.2-0.8份、4,4'-二氟二苯甲酮3-5份、改性白炭黑14-20份、缓冲剂1-3份、流平剂0.8-1.6份、乳化剂1-2份、三异丙基硅烷3-5份;
所述改性白炭黑的改性方法为,将超细白炭黑在真空烘箱中,在120-140℃的条件下干燥处理2-3小时,完成后在乙醇中超声分散30-40分钟,然后加入相当于超细白炭黑重量6.4-8.8%的聚磷酸铵、0.2-0.8%的羟甲基磷酸脒基脲,保持温度为60-70℃,搅拌反应5-7小时,完成后高速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冲洗后,在120℃真空干燥,即得。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细白炭黑的粒径为2-8μm,pH值为6.5-7.0,BET比表面积为180-280m²/g,DBP吸收值为2.6-2.8cm³/g。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性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的固含量为55-60%,粘度为1.04-1.65Pa·s,100%固体份的环氧脂为0.46-0.52。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剂为磷酸二氢钠、碳酸氢钠或醋酸钠中的一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平剂为硅氧烷丙烯酸酯。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含季铵基团的有机功能聚硅氧烷中的一种。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通过对白炭黑进行改性,使其能在涂料中充分分散,提高涂料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性能,具有较强的防腐蚀性能,与基体附着力强,耐冲击强度有了明显提高,使用范围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高附着的叉车钢圈表面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性酚醛环氧树脂乳液100份、氰酸酯树脂25份、聚偏二氟乙烯8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4份、癸二酸二辛酯2.5份、羟基乙酸0.8份、硫化锌0.5份、4,4'-二氟二苯甲酮4份、改性白炭黑17份、缓冲剂2份、流平剂1.2份、乳化剂1.5份、三异丙基硅烷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80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