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4292.8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4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吕洪光;刘伟连;王新祥;苑留堂;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6 | 分类号: | B25B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套装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包括机架、顶升机构、侧面压紧机构、伸缩内衬机构,所述伸缩内衬机构设置在机架底部,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伸缩内衬机构两侧的顶升组件,所述一对顶升组件分别与机架的两侧面相连接,所述侧面压紧机构与顶升组件相邻侧的机架相连接。本发明针对薄壁筒体极易形变的特点,采用由内而外的立式套装方式,自动进行筒体套装,在套装过程中,采用内衬、外压的形式,有效提高了薄壁筒体套装的工作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薄壁筒体的套装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壁筒体套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复合型薄壁筒体套装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人工套装和机械套装两种。人工套装是通过人工施加外力使内筒发生变形,以达到内筒筒径收缩的效果,再通过辅助套装工装,采用水平卧式套接的方式,将形变收缩的内筒套入外筒中,这种生产方式生产周期长,人员占用多,且套装质量无法控制;机械套装亦通过这种卧式套入方式,预先于内筒端口处增加引入倒角,外筒固定,施加外力于内筒,将内筒强行推入外筒中,但由于薄壁筒体自身壁厚较薄,极易发生形变,采用卧式套装的方式,筒体受力后变形大,并且在套装过程中推进的阻力极大,无法满足薄壁筒体套装的生产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充分考虑薄壁筒体易变形的特点,提供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本发明采用由内而外立式套装的套装方式,结构紧凑,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薄壁筒体的套装质量和套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壁筒体套装装置,包括套装单元、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设置在套装单元上方,所述套装单元包括机架、顶升机构、侧面压紧机构、伸缩内衬机构,所述伸缩内衬机构设置在机架底部,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伸缩内衬机构两侧的顶升组件,所述一对顶升组件分别与机架上两个相对的侧面相连接,所述侧面压紧机构与顶升组件相邻侧的机架相连接。
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安装座、第一减速电机、顶升架、丝杆螺母副、直线滑轨副,所述安装座与机架相连接;所述直线滑轨副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顶升架与丝杆螺母副相连接并可在直线滑轨副上滑动,所述丝杆螺母副一端与第一减速电机相连接。
所述侧面压紧机构包括导套、第二减速电机、直线模组、连接杆、压杆、导杆,所述压杆通过连接杆与直线模组相连接,所述直线模组与第二减速电机相连接,所述导套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导杆穿过导套与压杆相连接。
所述伸缩内衬机构包括套体座、双向丝杆、正向螺母、反向螺母、一对滑套、撑杆组件,所述正向螺母、反向螺母设置在双向丝杆上,所述双向丝杆设置在套体座内部,双向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一对滑套分别与正向螺母、反向螺母相连接,滑套通过导向滑轨、导向滑块可在套体座上滑动,所述套体座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撑杆组件。
所述撑杆组件包括撑杆、连杆、支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撑杆、滑套相连接,所述支杆两端分别与连杆、套体座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4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轴承拆卸装置
- 下一篇:一种梯形锁紧螺母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