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金刚石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5520.5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2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东;高莹;王启亮;高楠;刘钧松;成绍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C23C16/27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刚石 金刚石膜 基底 掺杂 半导体表面 拉曼散射 制备 化学气相沉积 拉曼散射信号 表面功能化 金刚石材料 生物兼容性 衬底表面 高灵敏度 可重复性 探针分子 表面氢 硅片 沉积 衬底 可用 磷氮 硫氮 半导体 生长 检测 | ||
本发明的半导体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金刚石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拉曼散射信号增强的技术领域。金刚石基底的结构在硅片或金刚石的衬底表面生长有掺杂硼、氮、硫、磷、硫氮或磷氮等的金刚石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衬底上沉积掺杂金刚石膜;制得的掺杂金刚石膜还可以进行表面功能化处理,获得表面氢终止或氧终止的掺杂金刚石膜,以提高增强因子。本发明首次以金刚石材料作为一种新的半导体SERS基底,具有高灵敏度、稳定性、可重复性、以及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增强因子可达到102‑105,并可用于多种不同的探针分子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拉曼散射信号增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金刚石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已成为检测和识别化学和生物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的灵敏分析技术,检测灵敏度已经达到单分子水平。SERS的产生需要借助具有SERS活性的基底,自从SERS被发现以来,关于新型基底的制备及增强机理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SERS产生主要包括电磁场激发等离激元共振激发和电荷转移(化学增强机制)两种机制,对于前一种基底,主要使用贵金属(Au、Ag)、过渡金属(Pt、Cu)纳米颗粒等,这些金属纳米颗粒在电磁场的激发下电子会产生集体共振,即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导致金属颗粒周围的局域电磁场增强,使吸附在金属颗粒表面的探针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增强,称为电磁场增强SERS。半导体SERS机制即通过半导体材料与探针分子的电荷转移过程,放大了分子的极化率,增强目标分子拉曼散射截面,达到SERS增强效果。已经报道过的半导体SERS基底材料有TiO2、Fe2O3、ZnO、MoO2、WO3等氧化物半导体材料: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如,MoS2等,还有单元素半导体材料,Si、Ge、等等,而且这些半导体材料多以纳米结构为主。对于复合半导体材料,代表其SERS能力的参数增强因子(EF)可以达到104~105以上,单元素半导体EF较低,小于102。
和本发明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公开号为CN 102320550A的发明专利,名称为“锗基半导体的拉曼散射基底及其制备方案”,制备硅纳米线阵列及锗纳米管阵列,修饰上Ge-H键,可以检测出溶液中溶度为10-6M的罗丹明6G分子。但是,利用锗作为SERS基底的缺点是增强效果低,制备过程繁琐,不利于规模化制备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高灵敏度、稳定性、重现性、可回收性和通用性的SERS基底。
本发明的掺杂金刚石半导体SERS基底,掺杂可以是p型掺杂和n型掺杂,p型以硼(B)掺杂为主,n型掺杂包括氮(N),磷(P),硫(S)掺杂以及硫氮(S-N)、磷氮(P-N)共掺杂等。通过在掺杂金刚石引入合适的能级,在光激发作用下,这些共振能级与探针分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过程,增强目标分子拉曼散射截面,达到SERS增强效果。
掺杂金刚石膜SERS活性基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导体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金刚石基底,其特征在于,在硅片衬底、钛片衬底或金刚石衬底表面生长有掺杂金刚石膜;所述的掺杂,是在金刚石膜内掺杂硼、氮、硫、磷、硫-氮或磷-氮等元素。
所述的金刚石衬底,可以是单晶或多晶金刚石颗粒,也可以是单晶或多晶金刚石膜。
所述的掺杂金刚石膜,优选表面氢终止、氧终止、氟终止、氯终止或OH终止的硼掺杂金刚石膜。即,半导体掺杂金刚石可以通过表面处理,获得表面氢终止或氧终止的硼掺杂金刚石膜,以提高增强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5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