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自动套丝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1973.0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2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志;于波;乔明;张兴宏;余亚冰;董康;李建海;贾陈林;宫润喜;冯金涛;王超;刘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G1/08 | 分类号: | B23G1/08;B23G1/44;B23G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丝机 钢筋 滑轨 套丝 控制台 套丝加工 对头设置 滑轨移动 机电连接 加工设备 加工效率 螺纹加工 左右移动 申请 加工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钢筋自动套丝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套丝机、第二套丝机、滑轨和控制台;所述第一套丝机和第二套丝机对头设置在滑轨两端,沿所述滑轨移动;所述控制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套丝机和所述第二套丝机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套丝机设置在滑轨两端,可以沿滑轨左右移动,可完成钢筋一端套丝加工,也可以完成钢筋两端同时套丝加工;对套丝机设置后,还可以对钢筋两端进行不同的螺纹加工,节省加工时间和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自动套丝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套丝加工生产过程,常见以人工方式操作两台钢筋切割设备对钢筋的两端部分别切平后,再操作单台螺纹套丝设备进行套丝,钢筋的输送也是通过人工搬运方式完成,在大批量钢筋套丝加工生产过程中人员劳动强度大,加工场地分散,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转运次数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危险系数高容易造成事故。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影响,钢筋套丝的丝头成品质量波动大,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筋自动套丝系统及控制方法,以解决人工方式造成的钢筋套丝加工场地分散,转运次数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危险系数,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筋自动套丝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套丝机(100)、第二套丝机(200)、滑轨(300)和控制台(400);所述第一套丝机(100)和第二套丝机(200)对头设置在滑轨(300)两端,沿所述滑轨(300)移动;所述控制台(400)分别与所述第一套丝机(100)和所述第二套丝机(200)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套丝机(100)包括机架(110)、电动机(120)、减速机(130)、剥肋滚轧头(140)、夹紧钳(150),所述电动机(120)设置在所述减速机(130)的输入端,所述剥肋滚轧头(140)设置在所述减速机(130)的输出轴上,所述减速机(130)通过他们通过导向架支座(160)设置在所述机架(110)的一端上,所述夹紧钳(150)设置在所述机架(110)的另一端,所述夹紧钳(150)与所述剥肋滚轧头(140)同中心轴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110)的下方四角设有四个脚轮(170),所述脚轮(170)中有两个是万向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500)、下料机构(600)和承托机构(700),所述上料机构(500)和所述下料机构(600)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机构(500)和所述下料机构(600)平行且交错固定在滑轨(300)两侧;所述承托机构(700)沿滑轨(300)的中心轴水平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料机构(500)包括至少一个棘爪翻料件(510),所述棘爪翻料件(510)通过上料驱动轴(520)固定在上料支架(530)上;所述上料驱动轴(520)与控制台(400)电连接;
所述控制台(400)还被配置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套丝加工周期;
根据套丝加工周期,控制上料驱动轴(520)的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托机构(70)包括至少一个对称结构的承托板(710),所述承托板(710)固定在承托架(720)上;所述承托板(710)的承托面(711)为弧形结构,所述承托面(711)的对称中心处设置V形槽或凹槽(712),所述V形槽或凹槽(712)用于固定钢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钢筋自动套丝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钢筋自动套丝系统,该方法包括:
获取套丝参数,根据套丝参数确定套丝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1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锥齿盘对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头螺纹攻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