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气的PU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65436.5 | 申请日: | 2018-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1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梅;张京楠;叶钢;郑鲲;尚欣欣;马远远;曹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D06N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 pu 人造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透气的PU(聚氨酯)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面层、粘结层与基布层,所述面层是由包含发泡剂的PU原料经涂布干燥制得,所述发泡剂是由结合有液体介质的基质制成。所述制备方法先使用液体介质与基质制备发泡剂,再将发泡剂分散在PU原液中混合均匀得到PU原料,将PU原料涂布烘干后与基布层粘接得到人造革。本发明提供的PU人造革利用基质的特性,使液体介质在加热烘干过程中释出形成孔道,并且调节PU材料骨架强度的上升速度与孔道生成速度持平,极大地提升了PU人造革的透气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U人造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透气的PU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和保护动物意识的加强,以及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步以外观和动物皮面料相媲美的人造革替代价格昂贵的动物皮革。目前人造革在制造工艺和使用性能上与动物皮革还存在一些差距,如柔软性、透气性差等等,尤其是透气性问题的存在,透气性不良会导致人体舒适度等下降,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疾病,天然皮革的透气性约为1500mL/(cm2·h)(标准GB/T4689.22-1996)。超细纤维合成革是聚氨酯树脂与超细纤维的复合材料,其透气度为零到几十mL/(cm2·h),远远达不到真皮的标准,限制了人造革在鞋服类领域的应用。而天然皮革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强度低、易发霉、易变性等,另外其在机械强度、耐酸碱度、质量均一性、保型性、自动化剪裁加工适应性等方面都不如超细纤维合成革。因此,开发高性能的超细纤维合成革是目前替代天然皮革的最理想途径。
由于传统配方与工艺生产出的超细纤维合成革皮膜非常致密,虽然具有较好的防水功能,但透气性能差。有人曾采用激光打孔的办法,以增加合成革表面的孔洞性进而增加合成革的透气透湿性,但微孔孔径在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不均的微孔孔径或较大的微孔孔径就会破坏合成革的内在结构,导致物理机械性能和防水性能大幅度下降,还容易使外界的雨水渗透进合成革内,同时也影响合成革的外表美观。
中国专利CN201310370192.0曾采用添加发泡剂的形式制备了能达到天然皮革透气性的透气人造PVC革,并且微孔尺寸可控,但该方法在PU类1上使用时效果不理想。
中国专利CN201110308035.8公开了一种利用化学发泡致孔涂层技术生产服装用合成革的方法,利用刮涂的方法和含有溶剂型聚氨酯和致孔剂的混合浆料,在离型纸的表面涂布成膜,在其上刮涂粘合剂后与带有造底层发泡涂层的合成革用非织造布贴合,在造底层发泡涂层上形成溶剂型聚氨酯干法移膜涂层,最后水洗终得到服装用合成革。该方法使用的发泡剂为本领域常用的偶氮二甲酰胺,即AC发泡剂,生成的泡孔分布不均匀,透气效果提升不明显。
中国专利CN201010208806.1还公开了一种聚氨酯鞋垫材料的生产方法,采用了水作为发泡剂,但是该方法是在合成聚氨酯的过程中加入游离水作为发泡剂,由于水和聚氨酯的不相容性,导致最终形成的泡孔不能均匀分布,无法显著提高透气度。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透气性良好的PU人造革,将结合有的液体介质的基质作为发泡剂,在干法制备的加热过程中发泡剂释出形成孔道,极大地提升了PU人造革的透气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气的PU人造革,包括基布层和粘接在基布层上的若干面层,所述面层是由包括发泡剂的PU原料经涂布干燥制得的,所述发泡剂是由结合有液体介质的基质制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54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