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裂解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2025.0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陶静梅;刘贵君;易健宏;鲍瑞;刘意春;李凤仙;李才巨;游昕;谈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9/00;C01B32/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裂解 纳米 增强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裂解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碳纳米管分散在浓硫酸中,然后加入浓磷酸和高锰酸钾进行磁力搅拌,加热保温后冷却至室温,随后在冰浴条件下加入含有双氧水的去离子水,清洗后获得裂解碳纳米管,将制得的裂解碳纳米管和乙酸铜在溶液中制备成前驱体,并在磁力搅拌下滴入葡萄糖和水合肼,抽滤、干燥并退火处理后获得复合粉末,通过SPS烧结将复合粉末制备成块体材料,再通过热挤压和退火处理得到裂解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将碳纳米管进行氧化裂解处理,获得长宽比可调控的裂解碳纳米管,提高复合材料强度的同时能兼顾材料的塑性,使复合材料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解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碳纳米管(CNTs)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碳纳米管(CNTs)本身的纳米线形结构和表面的化学惰性,使碳纳米管(CNTs)非常容易团聚,尤其是作为增强体用于复合材料中,往往导致复合材料各个部分性能的不均一。在载荷转移过程中,只有存在缺陷的碳纳米管(CNTs)外层起到载荷传递的作用,内层几乎没有被利用。与碳纳米管(CNTs)相比,二维结构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使其与基体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载荷转移效率。但由于商业化的氧化石墨烯GO长宽比小,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长度来最大限度的承受载荷转移,并且工业生产的氧化石墨烯GO表面存在大量褶皱,不利于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升。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氧化石墨烯GO在制备复合材料时容易被破坏,降低了其增强效率。
目前制备碳纳米管(CNTs)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工艺主要有粉末冶金法、喷涂法和化学沉积法等。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增强体的强化效率与理论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由于碳纳米管(CNTs)与金属基体的润湿性较差,使得碳纳米管(CNTs)很难在金属基体中分散均匀,从而很难与基体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导致强化效率较低,增强效果远低于理论预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分子级共混的方法制备裂解碳纳米管(CNTs)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有效的实现了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同时保持了增强体的结构完整性,本发明采用氧化处理将碳纳米管进行裂解,并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控,获得长宽比可控的裂解碳纳米管(CNTs),裂解CNTs为CNTs和GO的复合体,利用分子级共混的方法制备裂解CNTs/Cu复合材料,通过后续的烧结和挤压工艺,获得了增强体分布均匀、致密度高,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铜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裂解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碳纳米管的裂解:
将碳纳米管加入浓硫酸中搅拌1-2小时,同时加入浓磷酸和高锰酸钾并搅拌得到悬浮液,随后将悬浮液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70-80℃保温2-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冰浴条件下倒入含有双氧水的去离子水,用盐酸和无水乙醇分别清洗沉淀物,真空抽滤并在70-80℃下干燥24小时,获得裂解CNTs;
(2)前驱体溶液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裂解CNTs和乙酸铜混合制备成前驱体,前驱体中裂解CNTs的体积分数为1-2%;
(3)烧结:
将步骤(2)制备好的前驱体在磁力搅拌下加入葡萄糖,并滴加水合肼至溶液出现棕褐色,得到悬浮液,将悬浮液进行真空抽滤,并在70-80℃下干燥24小时得到复合粉体,将复合粉体在惰性气氛下管式炉中进行退火处理得到裂解CNTs与铜的复合粉末,最后将退火后的复合粉末进行SPS烧结得到块体材料;
(4)热挤压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2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