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泡水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6075.8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邓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28/06;C04B40/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启诚专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0 | 代理人: | 冯亮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水泥 二氨基二苯醚 均苯四甲酸酐 聚酰亚胺 复合促进剂 水泥 制备 高温处理过程 有机聚合物 二氧化硅 复合吸声 隔热材料 聚合反应 吸声性能 有机复合 发泡剂 稳泡剂 相容性 养护 纤维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泡水泥,包括以下原料:水泥、稳泡剂、均苯四甲酸酐、二氨基二苯醚、复合促进剂、纤维、发泡剂和水。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发泡水泥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原料中添加均苯四甲酸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在后续养护和高温处理过程中,均苯四甲酸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酰亚胺,聚酰亚胺与水泥复合形成具有一定韧性的无机‑有机复合发泡水泥;并且在原料中添加有机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吸声隔热材料作为复合促进剂,不仅能够提高发泡水泥的吸声性能,同时可以改善聚酰亚胺与水泥之间的相容性,进一步改善发泡水泥的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泡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GDP的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建筑消费的重点已经不再单以结实耐用为标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室内环境,因此保障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能耗将会迅速上升。用来保障室内温度的能耗所占比例很大,研究表明,约70%-80%的热量通过围护结构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造成了热量的损失。为了减少采暖或者制冷所需的能耗,在建筑物上增加保温层成为节能的重要手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保温方法是墙体外保温法,可以使墙体免受冷热桥的影响,减少主体结构所受的温度应力。
在外墙外保温体系中,常用的保温层是有机材料,包括聚苯板、挤塑板、聚氨酯等。但是近年来由保温板引起的火灾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此可见,可燃的保温材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46号、65号文件,严格要求外墙保温材料达到A级不燃的标准,因此有机保温板不适合作为保温层。在此背景下,无机保温材料迅速发展,其中发泡水泥保温板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发泡水泥的组成材料主要有五种:胶凝材料、发泡剂、掺合料、纤维以及其他外加剂等。
但是发泡水泥存在重量大,且脆性大,在施工和安装过程中极易产生破损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泡水泥。本发明在原料中添加均苯四甲酸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在后续养护和高温处理过程中,均苯四甲酸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酰亚胺,聚酰亚胺与水泥复合形成具有一定韧性的无机-有机复合发泡水泥;并且在原料中添加有机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吸声隔热材料作为复合促进剂,不仅能够提高发泡水泥的吸声性能,同时可以改善聚酰亚胺与水泥之间的相容性,进一步改善发泡水泥的韧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泡水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100份,稳泡剂2—5份,均苯四甲酸酐1—2.5份,二氨基二苯醚1—2.5份,复合促进剂1—5份,纤维1—3份,发泡剂5—20份,水50—250份;所述的复合促进剂是专利号为ZL201010518907.9,名称为一种有机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吸声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中公开的有机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吸声隔热材料。
上述的一种发泡水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100份,稳泡剂3—4份,均苯四甲酸酐1.5—2份,二氨基二苯醚1.5—2份,复合促进剂2—4份,纤维1.5—2.5份,发泡剂10—15份,水100—200份。
上述的一种发泡水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100份,稳泡剂3.5份,均苯四甲酸酐1.8份,二氨基二苯醚1.8份,复合促进剂3份,纤维2份,发泡剂12份,水150份。
上述的一种发泡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硫铝酸盐水泥。
上述的一种发泡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泡剂为硬脂酸钙。
上述的一种发泡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苯四甲酸酐与二氨基二苯醚的重量比为1:1。
上述的一种发泡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聚酯纤维。
上述的一种发泡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双氧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60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