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减磨、耐磨铸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3250.8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旭;白文巨;张兆军;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立林钻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7/10 | 分类号: | C22C37/10;C22C37/08;C22C33/08;C21C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欢 |
地址: | 30035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磨 铸铁 耐磨铸铁 共晶组织 制备 空穴 网格状骨架 珠光体基体 合金元素 合金铸铁 耐磨作用 莱氏体 磷元素 细片状 石墨 储油 共晶 网格 申请 | ||
本发明涉及合金铸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减磨、耐磨铸铁及其制备方法。新型减磨、耐磨铸铁包括下述质量组分:C 2.8‑3.8,Si 1.8‑3.0,Mn 0.5‑2.0,P 0.3‑0.8,Cr 1.2‑3.0,Ni 0.4‑2.0,Mo 0.1‑1.0,V 0.2‑2.0,Cu 0.5‑3.0,Ti 0.1‑0.5,S≤0.08,余量为Fe。本申请在普通铸铁成分的基础上,加入各种合金元素,使铸铁的组织中含有细小的莱氏体共晶,加入磷元素则出现二元及三元磷共晶组织,这些共晶组织在铸铁中形成网格状骨架,分布在珠光体基体中,起到耐磨作用;存在于网格中的细片状石墨,能够形成储油空穴,起到减磨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铸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减磨、耐磨铸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摩擦磨损是材料的破坏与机械设备报废的主要原因,润滑技术是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有效手段,润滑技术的重要手段是使用润滑剂。润滑剂又可分为液体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等,它是通过附着或涂布在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物,借摩擦磨损过程在摩擦表面上形成润滑转移膜,来改善摩擦副间的接触状况,从而起到有效的减磨耐磨作用。现有的一些减磨材料其减磨润滑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减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减磨、耐磨铸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减磨、耐磨铸铁,包括下述质量组分:C 2.8-3.8,Si 1.8-3.0,Mn 0.5-2.0,P 0.3-0.8,Cr 1.2-3.0,Ni 0.4-2.0,Mo 0.1-1.0,V 0.2-2.0,Cu 0.5-3.0,Ti 0.1-0.5,S≤0.08,余量为Fe。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制备所述的新型减磨、耐磨铸铁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配料:将回炉料、废钢、生铁、硅铁、锰铁、铬铁、钒铁、纯铜、钛铁、磷铁,按C2.8-3.8,Si 1.8-3.0,Mn 0.5-2.0,P 0.3-0.8,Cr 1.2-3.0,Ni 0.4-2.0,Mo 0.1-1.0,V0.2-2.0,Cu 0.5-3.0,Ti 0.1-0.5,S≤0.08,余量为Fe;的重量百分比的方式进行配料;
2)预处理:按照组分量将废钢、生铁、回炉料依次投入中频感应熔炼炉内进行预热;
3)熔炼:将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的废钢、生铁回炉料熔化后,投入增碳剂,待增碳剂融化后,加入脱氧剂进行第一次脱氧,之后加入纯铜,待温度升至1350℃-1500℃之间的范围内,加入经过烘烤的锰铁和硅铁得到铁液;
4)炉前快速分析,取铁液浇注到提前准备好的测试试样模具中,根据结果调整铁液的化学成分;
5)再脱氧:铁液温度升高到1470℃-1600℃,加入质量为铁液0.2%-0.5%的铝进行再脱氧;
6)第一次孕育处理:在铁液从感应炉倒入浇包的过程中进行孕育处理,随流加入铁液量0.1%-0.5%的硅铁,其粒度为1-5mm;
7)浇注:待铁液温度降至1410℃-1520℃时进行浇注,同时进行第二次随流孕育,孕育剂及含量同步骤6)相同;
8)退火处理;
9)铸件喷砂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在普通铸铁成分的基础上,加入各种合金元素,使铸铁的组织中含有细小的莱氏体共晶,加入磷元素则出现二元及三元磷共晶组织,这些共晶组织在铸铁中形成网格状骨架,分布在珠光体基体中,起到耐磨作用;存在于网格中的细片状石墨,能够形成储油空穴,起到减磨作用。本申请中的制备方法简单,通过控制铸铁组织中石墨和共晶组织的数量和形态,能显著提高的减磨和耐磨性能,特别适合制作浮动密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立林钻头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立林钻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32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