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舰船封闭式桅杆内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52886.0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0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超;邵飞;王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J2/12 | 分类号: | B63J2/12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许丽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船 封闭式 桅杆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舰船封闭式桅杆内空调系统,其组成部分有由综合供冷主机和局部冷却单元、分液阀组、回集器、电子膨胀阀等组成,既实现舱室供冷需求,同时通过电子机柜上部设置局部冷却单元冷却电子机柜上部区域,可以实现海水直接冷却制冷剂制冷或者机械制冷的联合供冷,实现一台制冷装置可以同时控制封闭式桅杆内工作环境和电子设备上部工作环境,实现封闭式桅杆和电子机柜上部用海水及常规机械制冷的综合供冷模式,整个应用系统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对船封闭式桅杆内空调系统的设计有较高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舰船用空调系统,特别涉及到布置大量电子机柜且需要局部冷却的封闭式桅杆内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舰船的作战和使用需要,新型封闭式桅杆中集中布置了大量的电子设备,比如电子机柜、通信导航机柜,导致发热量很大,这些热量若不及时散出,就会导致电路与设备的过热而效率下降。目前我国舰船用封闭式桅杆温度控制是靠机房专用立柜式空调进行循环通风冷却,由于封闭式桅杆内空间有限,该空调通风方式只能改善封闭式桅杆内平均温度,对于部分电子机柜上部区域温度仍无法有效降低,如果接风管对机柜上部进行单独供冷会导致电子机柜内出现凝露,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空间要求也不允许,可见传统的舰船空调系统不能满足封闭式桅杆紧凑性、轻型化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舰船封闭式桅杆内空调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舰船封闭式桅杆内空调系统,包括:
包括:综合供冷主机1和并联的三个局部冷却单元3、4、5,分液阀组2,回集器6,电子膨胀阀7,其中,综合供冷主机1包括:2台压缩机9、10,2台工质泵14、15,电子膨胀阀11,蒸发盘管12,风机13,12个电动阀16、17、18、19、20、21、22、23、29、30、31、32,壳管式换热器24,海水温度传感器25;每个局部冷却单元3、4、5分别包括:电子膨胀阀26、蒸发盘管27、风机28,其中,
所述海水温度传感器25安装在海水管路上通过管路与壳管式换热器24的海水入口101相连,所述壳管式换热器24的海水出口102通过管路排出;
所述壳管式换热器24的制冷剂管路出口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形成2个独立制冷剂循环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支路中:工质泵14分别与并联的并联电动阀22、30的入口相连,所述电动阀22出口通过管路与工质泵14入口相连;工质泵14出口通过管路与电动阀21入口相连;并联的电动阀21、30的出口管路的公共端通过管路与电子膨胀阀11入口连,所述电子膨胀阀11出口与蒸发盘管12入口相连,所述蒸发盘管12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并联电动阀23、31入口相连,风机13安装在综合供冷主机1的出风口处,将蒸发盘管12冷却的空气吹出,所述电动阀23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9的入口相连,所述压缩机9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电动阀16入口相连,并联电动阀16、31的出口管路的公共端通过管路与壳管式换热器24的制冷剂入口相连;
所述第二支路中:工质泵15与并联电动阀18、29的入口相连,所述电动阀18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工质泵15入口相连,所述工质泵15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电动阀17的入口相连,并联的电动阀17、29的出口管路的公共端通过管路与分液阀组2的入口相连,所述分液阀组2分出四个出口,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出口通过管路与并联的3个局部冷却单元3、4、5的制冷剂入口的管路相连接,第四个出口通过管路与电子膨胀阀7的入口相连,电子膨胀阀7,所述电子膨胀阀7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回集器6的1个入口相连;
每个局部冷却单元3、4、5包括一个电子膨胀阀26、一个蒸发盘管27和一个风机28,其中,每个局部冷却单元的入口管路与一个电子膨胀阀26的入口相连,一个电子膨胀阀26的出口通过管路与一个蒸发盘管27的入口相连,一个蒸发盘管27的出口管路与回集器6的3个入口中的一个入口相连,每个风机28安装于其所属的局部冷却单元3、4、5出风口处,每个风机28用于将与其连接的蒸发盘管27冷却的空气(针对电子机柜上方)吹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2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货舱风机房
- 下一篇:一种伸缩折叠式锚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