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银杏酸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5827.0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岱杰;王晓;陈龙;纪文华;赵恒强;闫慧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C51/42 | 分类号: | C07C51/42;C07C51/47;C07C51/48;C07C65/05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01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银杏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纯度银杏酸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银杏果外种皮与白果分离,外种皮置于阴凉处干燥,干燥后的外种皮采用石油醚提取三次,得到总银杏酸提取物;(2)将总银杏酸类成分采用pH区带逆流色谱进行分离和富集,得到相应的组分;(3)将富集组分进行循环逆流色谱模式分离纯化;本发明制备方法低于现有技术,操作简便,效率高,且可以较大批量从银杏果皮中分离制备出纯度大于95%的银杏酸类单体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的高效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高纯度银杏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银杏酸类化合物是银杏中叶、白果和果皮中除了黄酮和内酯外的另一类重要的药效成分,是6-烯基水杨酸的衍生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杏酸类成分具有抗病毒、抑菌、抗炎、抗癌、抗寄生虫等多种药理活性。由于银杏酸成分是一种低极性结构类似物,分离难度高。目前,传统的单体成分的分离方法包括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大孔树脂和CO2临界萃取法等,杨长龙等,研究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分离银杏酸,分离到的银杏酸中存在大量的脂肪酸;尹秀莲,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分离技术研究,大孔树脂S-8分离银杏酸的纯度为85.59%,然后又采用CO2临界萃取法分离到的银杏酸的纯度为77.66%,两者方法分离纯度都不高;后来有学者对工艺不足进行改进,张敏敏,通过改进后的乙醇提取法对银杏酸进行提取,然后用膜分离技术对其进行纯化,获得的银杏酸的纯度由33.9%提升至77.8%。可见,以上方法费时费力、污染环境、样品纯度低,而且反复柱层析对样品有不可逆性吸附作用,分离得到银杏酸类化合物单体制备效率低、成本较高;所以,仍需继续寻找新的简单高效的方法制备高纯度的银杏酸。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无需任何固体支持物的高效、快速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它避免了固态支持体或载体带来的样品易被死吸附、损耗和变性等各种问题,使用其它液相色谱法进行制备型分离时,其分配效率会显著降低,溶剂消耗量大,HSCCC保证较高峰型分辨度,分离量大、样品无损失、回收率高、分离环境缓和,节约溶剂。高速逆流色谱能直接进大量粗提样品或合成混合物,分离结果能达到相当高的纯度,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保等领域化学物质的制备分离和纯化。pH区带逆流色谱是在逆流色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备型分离技术,利用物质解离常数和疏水性的不同进行分离,具有分离量大、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生物碱和有机酸类成分的分离。目前暂无公开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和pH区带逆流色谱来分离制备银杏酸类单体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成本低于现有技术,操作简便,效率高,可以较大批量从银杏果皮中分离制备出纯度大于95%的银杏酸类单体化合物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银杏酸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银杏果外种皮与白果分离,外种皮置于阴凉处干燥,干燥后的外种皮采用石油醚提取三次,得到总银杏酸提取物;
银杏酸是低极性化合物,采用低极性的石油醚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提取效率最高,同时对于其它类型的有效成分,如黄酮和银杏内酯类成分不会被提取出来。
(2)将总银杏酸类成分采用pH区带逆流色谱进行分离和富集,得到相应的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5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