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甲基-丁烯-1和2-甲基-丁烯-2的同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4301.0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9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董凌云;郭岩峰;彭光辉;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05 | 分类号: | C07C5/05;C07C7/04;C07C11/10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蔡士超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丁烯 同时 生产工艺 | ||
一种2‑甲基‑丁烯‑1和2‑甲基‑丁烯‑2的同时生产工艺,属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以纯异戊二烯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反应器与精馏塔相结合的工艺流程,通过QSH‑06催化剂配合控制异戊二烯转化率、反应条件以及氢二烯比的措施,提高选择加氢反应的选择性和反应深度,防止2‑甲基‑1‑丁烯异构化产生,反应后的物料进入精馏塔中,未反应完全的异戊二烯以及2‑甲基‑1‑丁烯和2‑甲基‑2‑丁烯的混合物从精馏塔侧线抽出。实现了在精馏后同时得到纯度较高的2‑甲基‑2‑丁烯产品和2‑甲基‑1‑丁烯产品。
技术领域
一种2-甲基-丁烯-1和2-甲基-丁烯-2的同时生产工艺,属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叔戊烯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有难闻气味,通常是2-甲基-1-丁烯和2-甲基-2-丁烯组成的混合物。在发展绿色化工的今天,需求量迅速增长。其中炼厂催化裂化C5馏分中含有约8%的叔戊烯,裂解C5馏分中也含有少量的叔戊烯。
叔戊烯产品是2-甲基-1-丁烯和2-甲基-2-丁烯的混合物,目前工业上叔戊烯的生产一般采取混合碳五组分醚化生成TAME,然后在高温下将甲基叔戊基醚裂解,再用水洗脱除裂解产物中所含的甲醇,经精馏后得到高纯度叔戊烯。由于市场上分别需求纯度较高的2-甲基-丁烯-1和2-甲基-2-丁烯产品,如美国willey Organics Inc.公司生产2-甲基-1-丁烯。美国 Biddle Sawyer Co.和willey Organics Inc.公司生产2-甲基-2-丁烯。国内只有上海石化、淄博联碳等公司生产2-甲基-2-丁烯。传统的工艺路线如下:碳五组分醚化制取TAME-高温分解-水洗脱甲醇-精馏分离,分别得到2-甲基-丁烯-1和2-甲基-2-丁烯。存在着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能耗高等缺点。
中国CN20121036394提供了一种粗异戊烯的选择加氢的方法,将粗异戊烯馏分物料在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体的存在下通过固定床催化剂床层进行加氢反应。体积液时空速控制为4.0~12.0 h-1,系统压力控制为0.5~2.0 MPa,反应物进料温度控制为30~80℃,氢气与粗与粗异戊烯馏分中的异戊二烯的摩尔比为1~1.5:1,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为70~95%。该专利在加氢时将纯氢气改用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在其它加氢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使粗异戊烯馏分中的异戊二烯转化为异戊烯并有效抑制1-戊烯的异构化反应,提高加氢后粗异戊烯中的1-戊烯含量。
综上所述,目前工业生产以及各种文献中叔戊烯产品的生产一般采取C5醚化-醚解-水洗甲醇-精馏-异构化的工艺流程,具有工艺流程长、反应工艺复杂、很难得到高纯度(目前工业上一般为94%左右)的2-甲基-2-丁烯产品和2-甲基-1-丁烯产品等缺点,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产品纯度高的2-甲基-丁烯-1和2-甲基-丁烯-2的同时生产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2-甲基-丁烯-1和2-甲基-丁烯-2的同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包括:
1)氢气与异戊二烯按照氢/二烯烃比为1.07~1.12:1混合后进入固定床加氢反应器中,在QSH-06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异戊二烯的选择加氢反应,固定床加氢反应器内压力为0.4~0.7MPa、入口温度40℃~50℃,异戊二烯物料加入的空速为0.7~0.9h-1,在QSH-06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异戊二烯的选择加氢反应,固定床加氢反应器中异戊二烯的转化率为60%~80%,2-甲基-丁烯-1与2-甲基-丁烯-2的比例为4~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4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