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拦沙促淤坝及其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4976.7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陆军;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4 | 分类号: | E02B7/04;E02B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陆蕾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沟道 横向隔板 支撑桩 简易 有效地减少 安装方便 相对设置 坝结构 水流速 变宽 插装 土体 下端 冲刷 阻拦 减慢 泥沙 建造 上游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易拦沙促淤坝,用于安装在沟道中,简易拦沙促淤坝包括两个支撑桩、以及横向隔板,所述两个支撑桩分别插装在沟道两侧的土体中、且相对设置,所述横向隔板安装在两个支撑桩之间,所述横向隔板的下端与沟道底边最底端的沟底的间距不超过5cm。沟道底部的水被横向隔板的阻拦,水流速减慢,沟道底部泥沙逐渐囤积在横向隔板上游一侧,沟底将一直保持在与横向隔板同高度的地方,从而有效地减少水流对原沟道底边的冲刷,防止沟道变深变宽。本发明涉及的简易拦沙促淤坝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装方便、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沟道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简易拦沙促淤坝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大量的土地资源损失。特别是在山地丘陵区,暴雨冲刷易形成土壤侵蚀沟,如不及时治理会导致沟道越来越宽以及越来越深,进而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目前常用的沟道防护工程是修筑拦沙促淤坝。拦沙促淤坝的主要作用是拦蓄、调节径流泥沙,防治沟道下切和沟岸扩张。
按筑坝材料划分,目前常见的拦沙促淤坝有土坝、石坝和生物坝。土坝和生物坝造价相对较低,易于实施,但拦挡泥沙效果差,稳定性不足易被暴雨冲毁;石坝防护效果相对较好,但需要大量的建材,造价相对较高,不易实施且景观效果不佳,难以大规模实施。
如上所述,目前的拦沙促淤坝普遍存在造价高、实施困难或防护效果差等方面的不足,难以在山地丘陵区大范围推广。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拦沙促淤坝型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拦沙促淤坝及其建造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拦沙促淤坝造价高、实施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拦沙促淤坝,用于安装在沟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易拦沙促淤坝包括两个支撑桩、以及横向隔板,所述两个支撑桩分别插装在沟道两侧的土体中、且相对设置,所述横向隔板安装在两个支撑桩之间,所述横向隔板的下端与沟道底边最底端的沟底的间距不超过5cm。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撑桩在朝向沟道中心一侧都设有沿支撑桩高度方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横向隔板厚度相适配,所述横向隔板插装在凹槽中;所述支撑桩的底部比沟底低50-80cm、顶部高于沟道底边的土体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桩是木桩或混凝土桩。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隔板为多个、沿支撑桩的高度方向上下布置,相邻横向隔板的间距不超过5cm,所述横向隔板上设有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隔板为硬质木板、混疑土预制板或高强度聚合材料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填充基材,所述填充基材堆置在横向隔板厚度方向的前后两侧。
优选地,所述填充基材是石块、或者砂砾石混合物。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稳固插条,所述稳固插条插装在横向隔板厚度方向的前后两侧的沟底土体中。
优选地,所述稳固插条为活柳树端直枝条或者活杨树端直枝条、且插入沟道底边土体的深度为50cm以上,所述稳固插条在横向隔板前后两侧沿横向隔板长度方向成排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简易拦沙促淤坝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沟道中选择适宜修建简易拦沙促淤坝的具体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设防高度情况;确定简易拦沙促淤坝的各个构件的尺寸,所述简易拦沙促淤坝的各个构件包括支撑桩和横向隔板,预制加工支撑桩和横向隔板;
S2:对修筑简易拦沙促淤坝的断面处进行清理,开挖沟槽,将所述支撑桩插入沟道两侧的土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4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设计方法
- 下一篇:水环境治理的钢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