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12947.0 | 申请日: | 201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2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春;李珍;臧传来;吴家刚;周宝增;赵金石;张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 |
| 代理公司: | 12214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秀奎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共掺杂 阻变器件 阻变层 制备 离子束溅射法 磁控溅射法 大规模集成 钙钛矿薄膜 化学液相法 阻变存储器 脉冲沉积 优良性能 电极 凝胶法 外延法 下电极 功耗 薄膜 引入 应用 | ||
1.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的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由下电极、阻变层和上电极依次叠加设置而成,阻变层为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掺杂形式为原子类型,在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中,掺杂金属为Mn和Zn,掺杂金属Mn和Zn的摩尔数/(金属锰、锌和铁的摩尔数之和)为1—10%,掺杂金属Mn和Zn的摩尔比为(1—3):(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的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掺杂金属Mn和Zn的摩尔数/(金属锰、锌和铁的摩尔数之和)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的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下电极厚度为50-200nm、阻变层厚度为1-100nm、上电极厚度为5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的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下电极厚度为100-200nm、阻变层厚度为50-80nm、上电极厚度为100-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的阻变存储器,其特征在于,下电极为导电金属、金属合金、导电金属化合物或其他导电材料中的一种,上电极为导电金属、金属合金、导电金属化合物或其他导电材料中的一种;导电金属为Ta、Cu、Ag、W、Ni、Al或Pt的一种;金属合金为Pt/Ti、Ti/Ta、Cu/Ti、Cu/Au、Cu/Al或Al/Zr合金的一种;导电金属化合物为TiN或ITO;其他导电材料如AZO、FTO、石墨烯或者纳米银线的一种。
6.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的阻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磁控溅射方法进行制成,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1,选择硅为衬底,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设置二氧化钛层作为粘附层;
步骤2,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的粘附层上设置下电极,即将作为下电极的材料作为靶材料放在靶台上,对硅衬底进行磁控溅射;
步骤3,利用磁控溅射法在下电极上设置阻变层,即将作为阻变层的材料作为靶材料设置在靶台上,对下电极进行磁控溅射;
步骤4,利用磁控溅射法在阻变层上设置上电极,即将作为上电极的材料作为靶材料设置在靶台上,对阻变层进行磁控溅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的阻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使用超声仪进行硅衬底清洗,如将硅衬底置于超声仪中,依次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分别超声15min;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设置二氧化钛层时,磁控溅射真空度小于10-4Pa、硅衬底温度为室温20—25摄氏度、工作压强为0.3~0.8Pa、溅射功率为50~100W;在步骤2中,磁控溅射真空度小于10-4Pa、衬底温度为室温20—25摄氏度、工作压强为0.3~0.8Pa、溅射功率为50~100W,通入惰性保护气体流程为10—30sccm,时间为20—60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的阻变存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磁控溅射真空度小于10-4Pa、衬底温度为室温、工作压强为0.3~0.8Pa、溅射功率为50~80W,通入惰性保护气体流程为10—30sccm,时间为20—60min;阻变层的材料为金属锰和锌共掺杂BiFeO3,在MnZn共掺杂BiFeO3薄膜中,掺杂金属为Mn和Zn,掺杂金属Mn和Zn的摩尔数/(金属锰、锌和铁的摩尔数之和)为1—10%,优选1—5%,掺杂金属Mn和Zn的摩尔比为(1—3):(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29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非易失器件阵列构造可重构强PUF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BiF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