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甘薯根腐病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01073.9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5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印;牛赡光;张淑静;殷碧秋;刘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济宁邦尔利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N63/02;A01P3/00;C12R1/11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韩百翠 |
地址: | 27206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巨大芽孢杆菌 保藏 根腐病 菌株 防治 巨大芽孢杆菌菌株 中国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中心 促进生长 药害 应用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甘薯根腐病中的应用。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AJd02,已于2017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4677。该菌株对甘薯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75%以上。从甘薯长势看,巨大芽孢杆菌菌株AJd02对甘薯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效果,没有药害,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株能够高效防治甘薯根腐病的巨大芽孢杆菌及其用途,以及采用该芽孢杆菌制备的生物防治制剂。
背景技术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原产于南美洲,是重要的粮食、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作物。目前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甘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近年来,由于甘薯产业的发展,种薯、种苗的频繁调运等原因,病虫为害程度加重,且种类也在发生变化,给甘薯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威胁。其中,甘薯根腐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甘薯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甘薯根腐病,又称为烂根病、烂根开花病,其病原为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孢属。我国于1937年在山东省首次发现该病。目前该病主要发生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发生普遍,该病在育苗期和大田生长期均可发病。发病轻的植株多不能形成薯块或薯块小而少,发病重的植株全根腐烂,整株枯萎,最后全株死亡。田间病害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甚至成片死亡造成绝产。
目前我国对甘薯根腐病采取的防治方法,多采用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等传统的农业措施进行,以及采用化学药剂进行种薯消毒、浸苗消毒、灌根处理等。但在实际生产中,仅凭农业措施对其进行防治,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往往难以实施。化学防治极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同时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甚至失败;而抗病品种培育周期长,抗性单一;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通过生物间的竞争作用、抗菌作用、重寄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及诱发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菌的存活和活动,具有无毒、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高效的优点,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芽孢杆菌作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主要生防细菌,通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性或竞争性的代谢产物,以直接或间接方式阻碍或杀死病原菌。早期,研究较为深入的生防芽孢杆菌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这些细菌多数是从植物的根际土壤、植株或叶片等处分离得到的,接种后易于在植物上定殖,生防效果持久稳定。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巨大芽孢杆菌是一种抑菌谱较广的生防菌株,对不同植物的真菌和细菌病害具有防治作用,如毛竹枯梢病、水稻纹枯病、烟草灰霉病、香蕉灰斑病、甘薯黑斑病等,其中,对真菌病原菌的抑制能力强于对细菌病原菌的抑制。将巨大芽孢杆菌的生防作用应用到农业中,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资成本,并可以间接地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用于高效防治甘薯根腐病的新的微生物——巨大芽孢杆菌菌株AJd02。本发明的巨大芽孢杆菌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大、抗逆性强,在甘薯表面能够快速大量定殖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济宁邦尔利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济宁邦尔利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10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