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调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95318.1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9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王新安;汪波;焦炜杰;杨金权;马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润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03 | 分类号: | H03K19/003 |
代理公司: | 32262 无锡市朗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华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端 或门 比较器 输出端 电阻 金属熔丝 反相器 高电平 漏极 探针 源极 芯片 连接金属 失调电压 信号切换 接地 低电平 金属线 导通 接反 熔丝 烧断 温漂 相器 申请 电路 电源 引入 | ||
本专利申请提供一种修调电路,PAD通过金属线连接金属熔丝FUSE、电阻R1,金属熔丝FUSE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反相器Ⅰ(CMOS1)输入端,反相器Ⅰ(CMOS1)的输出端接或门的输入端A,或门的输入端B接比较器U的输出端,比较器U的输入端接探针,或门的输出端接MOS管Ⅰ的栅极,MOS管Ⅰ的源极接电源AVDD、漏极接MOS管Ⅱ源极,MOS管Ⅱ的栅极接控制部分、漏极接控制offset的调整部分,本专利申请通过探针引入电流至PAD,烧断金属熔丝,电流经电阻R1、反相器Ⅰ(CMOS1)后,高电平变低电平,而经比较器至或门B输入端的电平为高电平,MOS管Ⅰ、MOS管Ⅱ导通,修调offset,同时还可根据控制部分输入的信号切换至控制负offset的调整部分的修调,利用上述结构进行芯片的失调电压以及温漂的调整,在微小的代价下,提高芯片的性能指标。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调电路,用于调整失调电压(offset)以及其温漂,在微小的代价下,提高芯片的整体性能指标。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和设计技术的发展,电路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便满足广泛的应用需求,但是,电路特性总是会受到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非理想因素的影响,这些寄生效应主要表现在电流镜失配、电阻匹配偏差、电阻的温度系数、电阻电容失配、电阻绝对偏差、电阻的温度系数、电阻电容失配、晶体管失配、由封装应力引入的温漂失调和输入失调电压等方面,且这些误差是随机性的,存在芯片与芯片之间、晶圆与晶圆之间、以及批次和批次之间,无法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有效的模拟和预测,通过针对性的优化工艺控制精度,可以减少这些非理想因素,但会增加工艺复杂度和芯片的制造成本。
为了在标准工艺上实现高精度的模拟集成电路,对芯片进行制造后调整成为改善是调和温飘、优化电路性能、提高芯片成品率的主流解决方案,修调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低失调放大器、低温票高性能基准源、射频电路、高性能AD/DA转化器以及搞复杂的SoC芯片中,除了性能改进,为了在同一块芯片上实现不同的性能,也可以通过修调技术对其电路结构和点血参数进行编程,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根据文献“集成电路修调技术分析.黄晓宗.余雷.石建刚.黄文刚.曾未来”所述,目前存在的主流的集成电路修调技术有激光修调、熔丝修调、齐纳击穿二极管、电子熔丝和存储器修调等。
其中,激光修调的基本原理, 是将激光束通过透镜聚焦到电阻膜上, 在瞬时高温作用下, 电阻膜被汽化掉, 在连续的激光脉冲作用下, 随着光束的移动, 电阻膜上形成一条切口, 从而改变了电阻的导电面积( 即电阻方块数), 达到改变电阻( 增大电阻值)的目的。
早在1972年激光修调便使用厚膜电阻的修调,薄膜电阻通常由镍铬合金或者铬硅合金构成,激光局部加热,从而改变局部材料的微观结构或者化学组成,增大总体阻值,激光束光斑直径约为3um-10um的圆形区域,其移动部根据设备精度稍有差异,移动光斑进行激光轰击,连续微调,同时连续监测电阻值的变化,直到获得满意的电阻时才停止修调,精度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讲精度较高,电阻精度可以达到0.05%以内,同时也具有高成本,且从本质来看,激光调阻同时也是对电阻体的一种损伤。
专利申请内容
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修调电路,对芯片制造后进行调整,确切的说是调整温飘、提高芯片的成品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修调电路、探针,所述修调电路置于芯片上,所述修调电路经过引线与划片槽内的焊盘连接,所述探针连接焊盘,用于引入电流至焊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润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润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5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