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化工反应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90519.2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徐路;张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27/62;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谭建成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 配气装置 色谱仪 质谱仪 化学化工反应 测试装置 进气口 富氏变换红外光谱仪 反应产物出口 吸附分子形态 动力学测试 固态反应物 反应机理 富氏变换 红外光谱 连接接头 稳态扩展 真空装置 排气管 输入端 样品池 原有的 接高 外接 微观 测试 宏观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化工反应测试装置,设有配气装置和富氏变换红外光谱仪,富氏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还设有色谱仪,质谱仪中的至少一种,配气装置、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色谱仪、质谱仪之间用连接接头连接,配气装置的试样输入端外接试样,配气装置的排气管接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进气口,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的反应产物出口接色谱仪、质谱仪,配气装置或/和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接高真空装置,本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测试目的、方法与结果,将固态反应物、吸附分子形态和产物三者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便从稳态扩展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从动力学测试到反应机理研究,赋于本发明全新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化工反应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色谱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是现代研究化学化工反应过程的通用仪器。在现有研究化学化工反应过程测试系统中,试样(原料气或反应产物)先经色谱仪进行组分分离,然后输至质谱仪或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这就是广为采用的传统色-质联用或色-红联用技术。现有这类装置只能用于稳态产物成份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而不能提供有关分子微观结构变化的信息。此外,长期以来,在现有研究化学化工反应过程测试装置中,色谱仪、质谱仪以及红外光谱仪彼此排列位置相对固定,即色谱仪在前,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在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化学化工反应测试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化学化工反应测试装置,设有配气装置和富氏变换红外光谱仪,富氏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还设有色谱仪,质谱仪中的至少一种,配气装置、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色谱仪、质谱仪之间用连接接头连接,配气装置的试样输入端外接试样,配气装置的排气管接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进气口,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的反应产物出口接色谱仪、质谱仪,配气装置或/和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接高真空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接头选自快速气动接头、二向阀、多向阀或真空卡箍。
进一步的,所述配气装置、高真空装置安装在移动手推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配气装置和高真空装置的分子蜗轮泵设于移动手推车的顶部,高真空装置的机械泵、高真空计和分子蜗轮泵电源设于移动手推车内。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化学化工反应测试装置,突破了长期以来传统的化学化工反应过程测试系统的结构组成,将富氏变换红外光谱仪设置于测试系统的前端,将通用的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改为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并直接与配气装置和高真空装置连接,而将色谱仪、质谱仪设置于测试系统的后端。正是由于这些变化,便可首先应用原位光谱技术检测固态反应物地表面结构和吸附分子形态等,然后应用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产物分离和鉴定。与现有的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不是单纯地改变反应设备的排列顺序,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测试目的、方法与结果,将固态反应物、吸附分子形态和产物三者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便从稳态扩展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从动力学测试到反应机理研究,赋于本发明全新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配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0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