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微米片、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784492.6 | 申请日: | 2018-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0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华;袁秋兰;杨洪;修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学院;福建龙新三维阵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17/14 | 分类号: | C07D417/14;C09K11/06;G02B6/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 地址: | 364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黄 有机化合物 及其 微米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以及由该化合物制备的多边形微米片。本发明的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微米片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不需要使用任何模板,也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得到大规模、微米级的超分子聚集体。本发明的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能够发射出黄光,最大发射波长为568nm。黄光在微米片的内部朝两端点方向传导,是一类典型的二维光波导材料,在光电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黄光的有机多边形微米片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发黄光有机多边形微米片材料在光电器件等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分子特有的结构多样性,化学易修饰性,以及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使得化学家们能够有目的地改变功能分子的结构,进行功能组合和集成,并可能在分子层次上组装功能分子,调控材料性质等,使这类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技术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浓度猝灭效应的存在,大多数有机材料在溶液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但在聚集状态下却不会发光或发光效率很低。这种现象不利于固态光电器件的制作与应用。
要研究和开发高效、稳定、高色彩纯度的新型有机发光材料,就要解决聚集荧光猝灭的问题。设计、合成具有与之相反现象的发光材料,即固态时发光增强的化合物,将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所述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式3所示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所述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的发射波长为500-720nm,其中最大发射波长为568nm。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合成路线如下: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4-咔唑苯甲醛和二乙基-4-碘苯乙基磷酸酯溶于四氢呋喃中,冷却,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叔丁醇钾,加完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
(B)反应结束后加水淬灭反应,过滤析出的固体,固体用乙醇洗涤,将乙醇洗涤后的固体重结晶,得到式1所示化合物;
(C)式1所示化合物和三甲基硅乙炔在无机碱的存在下反应生成式2所示化合物;
(D)式2所示化合物与4,7-二溴苯并噻二唑在钯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生成式3所示化合物,即得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微米片,所述微米片由式3化合物组成。
优选地,所述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微米片为多边形微米片,更优选地,所述多边形为六边形或四边形。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微米片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多边形为菱形。
优选地,本发明的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微米片的宽度2~30μm,厚度为0.2~0.5μ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发黄光的有机化合物微米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式3所示化合物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四氢呋喃溶液,然后加热使式3化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溶液;
(B)将步骤(A)得到的溶液静置,在室温下,使溶液温度逐渐降低,静置析出固体,将固体从溶液中分离;
(C)用正己烷或乙醇溶剂洗涤分离出的固体,得到微米片。
优选地,在本发明制备发黄光有机化合物微米片方法的步骤(A)中,以g/ml计,式3化合物与四氢呋喃的料液比为1g/300-50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学院;福建龙新三维阵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龙岩学院;福建龙新三维阵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4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