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气囊动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3362.0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君;薛凌峰;邵园园;李荣;赵鸣伟;韩凤荣;魏匡民;陈金杭;钱龙;严俊芳;崔武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河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0 | 分类号: | E02B7/00;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气囊 活动钢板 气囊 外层气囊 内层 充放气系统 底板基础 动力装置 滑动 充气 安全运行系数 堆叠放置 囊内压力 时间缩短 一端锚固 变小 放气 铰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气囊动力装置,包括双层气囊和充放气系统,充放气系统用于控制双层气囊的充气和放气;双层气囊设置在活动钢板的下方,活动钢板能滑动,且滑动角度为0~50°;活动钢板与底板基础相铰接;双层气囊的一端锚固在底板基础上;双层气囊包括堆叠放置的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内层气囊的顶部与活动钢板的底部相接触,外层气囊的底部与斜面或底部基础相接触;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长度为活动钢板长度的0.95~1倍,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宽度为活动钢板宽度的0.8~0.9倍。本发明能使气囊充气时间缩短,气囊囊内压力变小,安全运行系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模型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层气囊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滑坡试验和气盾坝中,普遍采用采用千斤顶等作为动力装置,也有采用单层气囊作为动力装置,然而,单层气囊的工作压力为0.7-0.8Mpa,设计安全充胀压力8公斤。根据多年运行,单层气囊与钢板接确面积较小,稳定性差,接确面压强大,压力过大有局部击穿的危险,且充气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层气囊动力装置,该双层气囊动力装置能在活动钢板上下运行过程中,实现接确面大大增加,运行平稳,最大工作压力达1.0Mpa,安全充胀压力达10公斤,充气速度大大加快,实现了安全、高效、平稳运行,大量节省了后期维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气囊动力装置,包括双层气囊和充放气系统,充放气系统用于控制双层气囊的充气和放气。
双层气囊设置在活动钢板的下方,活动钢板能沿设定的弧面滑动,且滑动角度为0~50°;活动钢板的一端与底板基础相铰接。
双层气囊的一端锚固在底板基础上。
双层气囊包括堆叠放置的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内层气囊的顶部与活动钢板的底部相接触,外层气囊的底部与斜面或底板基础相接触。
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长度为活动钢板长度的0.95~1倍,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宽度为活动钢板宽度的0.8~0.9倍。
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长度为活动钢板长度的0.988倍。
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宽度为活动钢板宽度的0.848倍。
活动钢板与内气囊相接触的一侧覆盖有降低摩擦系数的材料。
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最大承压为1.0MPa。
活动钢板的滑动角度为49.7°。
本发明中双层气囊的设计,并不是单层气囊的简单叠加,是经过申请人多次重复试验及推算而得出的,与单层气囊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气囊充气时间缩短。空载运行状态下由单层气囊的25分钟缩短到9分钟;活动钢板升至工作位置(气囊内压为0.01MPa),定位销锁死。实载运行状态下,由单层气囊的55分钟缩短到33分钟 。
2.气囊囊内压力变小。空载运行状态下:气囊内压由单层气囊的0.1mpa减小到0.01mpa;活动钢板升至工作位置,定位销锁死。实载运行状态下:气囊内压由单层气囊的0.6mpa减小到0.2mpa左右 。
3.安全运行系数提高。采用单层气囊时,工作压力较大,能达到0.6mpa,且极易形成偏压,气囊内压较大,气囊一旦承压不够发生爆炸,后果比较严重。本发明,采用双层气囊后,气囊工作压力最大只要0.2mpa,大大减少安全运行风险。
4.气囊与钢板的接确面大大增加,长度由a变为b,气囊受力点压强减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河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河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3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渠道分水闸
- 下一篇:一种快速安装闸门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