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加工用轮机起重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2016.0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9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瑞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D1/26;B66C11/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 | 冯现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板 船舶加工 起重设备 电机轴 轮机 竖杆 主梁 转动 电机运行过程 船舶 带动旋转 对称焊接 机械使用 同一条线 牢固度 旋转轴 倒T型 齿环 导孔 钢绳 横板 竖直 焊接 马达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加工用轮机起重设备,包括多组竖杆以及焊接在竖杆之间的主梁,所述主梁的底面上分别对称焊接呈倒T型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沿长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均固定有横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中部还开设有轴线位于同一条线上的导孔,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上还分别卡有L型卡板,电机运行过程中会带动电机轴进行转动,而固定在电机轴上的齿环也会随着转动,带动整个L型卡板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马达运行的过程中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轴上的钢绳位置移动,调整船舶架竖直方向的位置,针对船舶的不同机械使用不同的工具,提高了牢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起重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船舶加工用轮机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港口、船舶起重机起升机构采用单片压紧轮的压绳器,如今我国的船舶行业出现快速的发展,船舶起重机的重要性是所有船舶企业都知道的,所以在起重的时候,除了要对船舶起重机进行正确的选购,选择质量好的船舶起重机之外,还有对船舶起重机的保养工作做到位,因为不保养的话,再好的机器不能支撑多久,如果起重机起吊机构采用单绳起吊,则有一个压紧轮;如果采用双绳起吊,则有两个压紧轮,用吊杆装卸货物时,吊杆首先吊起货物,再拉动牵索使货物随吊杆一起摆向舷外或货舱口,然后放下货物,把吊杆转回至原位,如此往返作业。
但目前内河或海上特殊的应用环境给船用起重机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一方面,类似陆上各种欠驱动吊车设备,需要控制负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摆动,保证其定位精度与运输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起重机固定于船舶等运动平台上,平台本身的运动会对负载运动产生强烈的影响,且很多情况下,负载起吊与降落点处的运动情况与吊车本身的运动不一致。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加工用轮机起重设备,具有快速调节起吊设备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牢固度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加工用轮机起重设备,包括多组竖杆以及焊接在竖杆之间的主梁,所述主梁的底面上分别对称焊接呈倒T型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沿长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均固定有横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中部还开设有轴线位于同一条线上的导孔,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上还分别卡有L型卡板,横板的上表面焊接有齿条和挡板,挡板分别位于齿条的两侧,所述L型卡板的底部与集成箱焊接,L型卡板的端口上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的电机轴与导孔内活动连接的转轴相固定,电机轴的外壁上还套有滚轮,滚轮的外周面套有齿环,齿环与齿条相啮合,挡板位于滚轮的两侧;
所述的集成箱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对称的条形孔,集成箱的侧壁之间贯穿有活动的两个旋转轴,两个旋转轴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旋转轴的外壁中部焊接有用于分隔的套环,其中一个旋转轴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集成箱内部的马达相连接,所述套环两侧的旋转轴外壁上分别缠绕有钢绳,钢绳的底端穿过条形孔与副梁的两端进行连接,副梁的底部通过吊绳与船舶架相接。
优选的,所述竖杆底部电控箱内的电路板上锡焊有电机模块、马达模块、处理器、按键模块和无线模块,按键模块通过无线模块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相接,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模块和马达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机模块控制电机的运行,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带动电机轴进行转动,而固定在电机轴上的齿环也会随着转动,带动整个L型卡板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位置的调整;
所述马达模块用于控制马达的运行,马达运行的过程中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轴上的钢绳位置移动,调整船舶架竖直方向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船舶架上安装有用于抓取的勾子和放置船舶零件的外框,勾子上的勾绳将船舶吊起。
优选的,所述L型卡板的弯折处同样开设有与导孔轴线一致的小孔,小孔内贯穿的转轴穿过两个L型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瑞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瑞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2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