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78897.9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4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廖育海;余彦飞;尤君平;李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V19/00;F21V5/00;F21V7/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下式 背光 模组 显示器 | ||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环形灯板和锥形支撑柱,锥形支撑柱设置于环形灯板的上方,锥形支撑柱为中空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光源腔,内层的内表面上凸设有若干凸起,凸起能够使得光从锥形支撑柱的外层的表面以平面内360°的角度均匀出射。在不使用传统透镜和光学膜片的前提下,采用锥形支撑柱搭配环形灯板形成的光源组件,即可实现任一平面内360°均匀发光,满足光学和视效要求,解决了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视效不均及支架暗影问题,简化了灯板的生产工艺及模组架构,缩短项目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ED灯板和支架1’固定于背板2’的底部,反射片3’设置在背板2’内表面,扩散板4’和膜片5’置于背板2’的顶部平台并由支架1’支撑,LED6’外罩设有透镜7’,背板2’和扩散板4’之间形成混光腔体。由于透镜7’的技术和制程能力有限,光能无法按照理论设计精确分布、均匀出光,会在扩散板4’上形成明暗不均的区块化分布,如图2所示,主观视效上表现为常见的灯颗影、暗角8’、暗区9’、亮区10’等问题,光能利用率低、视效品质较差。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设计又非常依赖于透镜7’,而透镜7’开发周期长、制造精度低,难以满足直下式背光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传统支架1’一般由PMMA或PS材质制成,如图3所示,LED 6’的光能经透镜7’出射到达支架1’,部分被反射回腔体,部分被支架1’吸收,部分经支架1’折射后到达扩散板4’产生偏移,由于反射和吸收的存在,经过支架1’的光能会被削弱,再加上光偏移的存在,因此扩散板4’上会形成明暗不均的区域性光能分布,即支架暗影现象。随着直下式背光模组设计的日益轻薄化,混光距离H’变小,上述问题就愈发凸显。
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一般为使用若干扩散片、棱镜片等光学膜片进行亮度提升和遮蔽,才能呈现较均匀的视效,但成本高且效果差。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来解决上述视效差及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获得均匀的视效品质,且简化了模组架构,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
环形灯板,其上间隔设置有光源;
锥形支撑柱,其设置于所述环形灯板的上方,所述锥形支撑柱为中空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形成光源腔,所述内层的内表面上凸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能够使得光从所述锥形支撑柱的所述外层的表面以平面内360°的角度均匀出射。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起沿所述锥形支撑柱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起的直径的单边分布符合高斯曲线。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起与所述锥形支撑柱一体成型。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支撑柱的内顶角为圆角。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层的外表面的上部设置有磨砂层。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顶角上方的所述外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磨砂层。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支撑柱的高度不大于混光腔的腔体深度。
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支撑柱的底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用于容纳所述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88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