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升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4207.4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9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发;姜波;秦连华;贝梦琦;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16 | 分类号: | B60J7/16;B60P3/34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夏永兴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升顶装置,包括车体组件、一对四连杆组件、一对电动推杆驱动组件及一对锁组件;车体组件包括车身(1)和通过一对四连杆组件、一对电动推杆驱动组件及一对锁组件设置在车身顶部的顶盖(2);一对四连杆组件分别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对称设置在车身上,位于车身的后部两侧并带动顶盖同步升降;一对电动推杆驱动组件分别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对称设置在车身上,位于车身的中部,一对电动推杆驱动组件带动顶盖上下升降;一对锁组件分别设置在车身上,位于车身的前部,顶盖闭合后前部通过一对锁组件锁紧在车身上。本发明能实现一键控制汽车顶盖的快速电动升起、降落,升顶操作简单,扩展车内空间,特别适用于旅居车的顶部空间扩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升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汽车升顶装置基本都是手动举升方式进行升顶,由于车顶较重,手动举升过程极其费力,且车顶较高,人机操作极其不方便。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520983334.5公开了一种升顶房车的电动升顶机构,车顶的后部内表面与四连杆的上端连接,四连杆的下端与车身顶部连接,车身后柱内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出轴与车顶连接。该专利虽然能实现电动升顶,但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
1、该专利结构的升顶采用直接单独的两个电动撑杆进行撑起顶盖,电撑杆的行程过长(522mm),导致稳定性差以及升起时间较长(25秒)。
2、由于设计原理限制,电撑杆只能采取垂直布置形式,导致电撑杆在垂直方向占用大量空间,对原车车内空间影响大。
3、该专利结构不带自动锁功能,车顶在关闭的状态下,整车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不佳。
4、该专利结构使用普通的机械式电动推杆,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磨损,左右两侧的同步性差。
5、该专利结构对顶盖的压力较大,顶盖容易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升顶装置,能实现一键控制汽车顶盖的快速电动升起、降落,升顶操作简单,扩展车内空间,特别适用于旅居车的顶部空间扩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升顶装置,包括车体组件、一对四连杆组件、一对电动推杆驱动组件及一对锁组件;车体组件包括车身和通过一对四连杆组件、一对电动推杆驱动组件及一对锁组件设置在车身顶部的顶盖;一对四连杆组件分别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对称设置在车身上,位于车身的后部两侧并带动顶盖同步升降呈前高后低的结构;一对电动推杆驱动组件分别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对称设置在车身上,位于车身的中部,一对电动推杆驱动组件带动顶盖上下升降;一对锁组件分别设置在车身上,位于车身的前部,顶盖闭合后,顶盖前部通过一对锁组件锁紧在车身上。
所述的四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支座、第四支座、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销体、第二销体、第三销体、第四销体、第五销体、第六销体及第七销体;
第三支座和第一支座分别固定在车身上,第四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固定在顶盖的内壁上;第一支座通过第一销体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七销体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销体与第四支座铰接;第一连杆的中部通过第四销体与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呈X形结构,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五销体与第二支座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销体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体与第三支座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4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顶隐藏式遮阳幕布
- 下一篇:汽车遮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