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喹诺酮羧酸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57136.5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1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徐广宇;喻杰;吴玉娥;鲁洋;徐方方;张钰;韩晓东;林冬玲;黄韧;陈茶;陆金健;张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8/06 | 分类号: | C07D498/06;C07D519/00;C07D401/04;C07D487/04;A61K31/5383;A61K31/496;A61K31/4985;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许春兰;李彬彬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盐酸盐 喹诺酮羧酸 抗革兰氏阳性菌 抗革兰氏阴性菌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喹诺酮羧酸化合物及其盐酸盐,还公开了该类化合物及其盐酸盐的制备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及其盐酸盐在制备抗革兰氏阳性菌或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中的应用。并且,公开了用于制备该类化合物的中间体,以及该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喹诺酮羧酸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备该喹诺酮羧 酸类化合物的中间体。
背景技术
1962年萘啶酸的发现,为喹诺酮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大门。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较广﹑ 活性强,与其他抗菌药未明显交叉耐药,给药方便等优点,而得到药物化学家的青眯。据研究,当 喹诺酮侧链为非取代哌嗪时,其显示出很强的神经毒性,而将哌嗪环烷基化修饰后,其神经毒性明 显降低(如申请号为200310122707.1的中国专利申请)。
然而,由于人们用药的广泛及不合理,导致许多菌对该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如:革兰氏阳性 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表葡菌、耐青霉素链球菌等。因此,设计合成新的具有活性的或者副作用更低 的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迫在眉睫,以应对未来对抗生素类药物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喹诺酮羧酸化合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喹诺酮羧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 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喹诺酮羧酸化合物的应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 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喹诺酮羧酸化合物的中间体,以解决上述技 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喹诺酮羧酸化合物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喹诺酮羧酸化合物,为结构如式(Ⅰ)、(Ⅱ)、(Ⅲ)、 (Ⅳ)、(Ⅴ)和(Ⅵ)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者为如式(Ⅰ)、(Ⅱ)、(Ⅲ)和(Ⅳ) 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无毒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式(Ⅰ)中的R1可以为2,4-F2C6H3(2,4-二氟苯基,结构式为:)或c-C3H5(环丙基, 结构式为:);R2可以为(S/R)-CH2OH或(S/R)-CHOHCH3;R3可以为Boc(叔丁氧羰基,结 构式为:)或H。
式(Ⅱ)中的R4可以为(S/R)-CH2OH或(S/R)-CHOHCH3;R5可以为Boc(叔丁氧羰基,结构式为: )或H。
式(Ⅲ)中的R6可以为H或OH。
式(Ⅳ)中的R7可以为H或OH。
式(Ⅴ)中的R8可以为2,4-F2C6H3(2,4-二氟苯基,结构式为:)或c-C3H5(环丙基,结构 式为:);R9可以为H或O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未经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7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